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讲武堂:近代军官的摇篮(五)(4)

2010-02-03 14:20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一条腿炸断了,血流如注,他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我们有枪在手,有剑在腰,中国军人宁可战死,绝不低头而生。在身负重伤情况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一条腿炸断了,血流如注,他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我们有枪在手,有剑在腰,中国军人宁可战死,绝不低头而生。在身负重伤情况,他说了这么一句,大丈夫宁可为国而死,绝不做俘虏,各位我先走一步了,拔剑自杀。
  讲武堂出身的29军军长王甲本,则是在湖南东安县与敌人肉搏中壮烈殉国的。后来老百姓一看,我们的军长牺牲了以后还坐在那义气亭里面,他的脸上有刀伤,刀伤已经能看到骨头,他的肚子腹部已经被刺刀戳穿,这个时候他的眼睛还睁着,还在怒视着前方,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他的副官,还有他的那些卫士、参谋、他手下的那些兵,全部壮烈牺牲在这个地方。
     70年前,这条从滇西崇山峻岭中开凿出来的公路,因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国唯一的输血线、生命线而举世闻名,它就是滇缅公路。从1937年12月起,这条长达959公里的公路上,每天有15一20万人,多时达30万人参加修路。整个筑路过程中,民工伤亡在万人以上。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中国段全线通车。
     1940年,当日军占领越南河内,将战火烧到云南边境的时候,早应该退役颐养天年的原云南讲武堂校长李根源出现在昆明。
     这位老军人以《云南人的真精神》为题,发表公开演讲。他说:在三年的抗战之中,我们的云南人,我们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军人,如王万龄师长、卢汉军团长、曾万钟总司令、唐淮源军长、寸性奇师长等等,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都是可歌可泣的。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无以名之,名之曰“中国的精神”,缩小一些说,也便是“云南人的精神”。
     横跨怒江天堑之上的惠通桥,在1942年5月的一天,突然显示了它在战争中难以估量的价值。5月5日上午,日军的便衣队混在难民队伍中,企图乘乱夺取惠通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工兵总指挥云南讲武堂第十期学生马崇六果断下令,将惠通桥炸毁。
     谢本书介绍:怒江东岸这样阻挡了日本军队对云南东部的进攻,使得直到滇缅抗战的结束,日本不可能沿着保山进攻昆明这条路线,这是抗战史上惊险的事件,保卫了昆明也就包卫了整个抗日战争,所以马崇六将军为中国抗战也立下了重要的功劳。
     惠通桥炸毁整整两年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两个集团军强渡怒江,开始大反攻,于1945年1月20日收复畹町,把日本侵略军全部赶出滇西,云南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将日军赶出国土的省份。
     如今腾冲的国殇园,成了讲武堂师生与全体远征军为国流血与牺牲的最好见证。
     国难当头的时候,云南讲武堂走出的军官奋战沙场,特别是1917至1928年间毕业的12到19期学员,成长为高级将领。当时,讲武堂师生担任军师级以上将官的至少有70多人,旅团长达数百名,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将级军官就有5人。
  八年抗战,牺牲换来的胜利终于来临。
     194595,云南讲武堂走出来的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在江西九江,接受日军第十一军团长笠原幸雄所部的投降。
     鲁道源,云南讲武堂13期学员,他在南昌接受了日军投降。
     讲武堂第4期学员、中国战区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上将在河内,代表中国政府接受越南日军投降。代表中国军队出境受降,被视为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稀有的荣光。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