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近代军官的摇篮(四)(5)
2010-02-03 14:28
1927 年12月,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转战,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粤北山区韶关附近一个叫犁铺头的小镇。此地驻防的部队是国民党16军,军长
1927年12月,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转战,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粤北山区韶关附近一个叫犁铺头的小镇。此地驻防的部队是国民党16军,军长范石生,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同学。
朱德立刻给范石生写了一封信。后来,朱德与范石生达成如下改编协议:朱德部是共产党部队,一切行动听从共产党的调动;补充物资完全由朱德支配,部队内部如何组织,训练工作如何开展,完全由朱德决定,别人不得干涉。
朱德所部改称国民党16军1404团。朱德化名王楷,任16军总参议兼任团长。
不久,范石生从韶关赶来与朱德会面,老同学相逢,兴奋不已。范石生决定每月发给军饷1万元,军官每人20元、士兵每人5元零用钱。每枝枪配200发子弹,机枪配1000发。每人发冬装一套及毯子、绑腿、干粮带等。
多年以后,朱德在延安红军一军团战史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由于我与范石生个人同学关系,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这些对我们以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作用!”
朱德率部秘密隐藏在粤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井岗山上的毛泽东在四处寻找他。1927年12月底,毛泽东派出的何长工终于在韶关犁铺头与朱德见面。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获悉范石生收留朱德的情报,已下令立即将朱德部就地解决,并逮捕朱德。闻讯后,范石生写信通知朱德撤离,还送去几万银圆和10箱子弹。
范石生给老同学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助。
1928年1月2日,朱德率部以野外演习为由,脱离迅速险境。在领导了湘南暴动之后,朱德带队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此后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朱德与毛泽东一道缔造人民军队,使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朱毛”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代表和缩影。
范石生此后遭遇蒋介石羞辱,从军长降为师长,从上将降为少将。抗战爆发后,范石生携家眷返回云南昆明,以行医谋生。1939年3月17日,不幸被人刺杀,时年52岁。
南昌起义以后,朱德与叶剑英两人天各一方。直到1931年,叶剑英到达中央苏区后, 出任参谋长,与红军总司令朱德又开始了亲密合作。
在解放军的十位元帅中,朱德军旅生涯最早,叶剑英居第三,仅次于朱德与刘伯承。建国后一次将帅聚会上,有人戏称朱老总是“红军之父”,而叶剑英就是“红军叔叔”。
南昌起义让身为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受害最深,从此同窗好友模范二朱,恩断义绝成为路人。他们作为忠诚的军人各为其主,分别为国共两党而战。朱培德后来官至国民党军队的一级上将,而朱德则成为红军的缔造者和最高指挥官。
那个时代,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个固定的地盘,成为一方“诸侯”,是军阀的梦想。然而,朱培德并未将第三军建成自己的“私军”,继而把江西建成自己地盘。
中共江苏省党校近现代史博士李继锋介绍:这就意味着,在云南军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