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近代军官的摇篮(二)(4)
2010-02-03 14:37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认识了援川第一梯团长谢汝翼,于是,讲武堂的大门便对两位彝族青年敞开了大门。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介绍:据说在考试的时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认识了援川第一梯团长谢汝翼,于是,讲武堂的大门便对两位彝族青年敞开了大门。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介绍:据说在考试的时候,两人的成绩不佳,所以在出榜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睛只敢往下看,不敢往上看,尽管如此,后来在谢汝翼的保荐下还是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
他们幸运的进入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龙云学骑兵科,卢 汉学步兵科。这是他们进过的唯一的一个正规军事学校。
在讲武堂学习时,龙云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学业,而是他与一位法国拳师比武的惊人之举,当时,那位外国大力士已经打败了好几位讲武堂学员,龙云自告奋勇上台比武。
龙云儿子龙绳德介绍:因为我父亲还穿着衣服,就上去同他大概交手几个回合,他就要求暂停,他说他要检查我父亲的袖子里面有没有东西,他觉得暗器在里面,碰了大概很硬,后来当场一看什么都没有,再就是比武了,在比武的时候,中间我父亲讲,我父亲踢了他一脚,不注意穿的布鞋就飞了,这时候他注意力受了点影响,突然那个鞋飞,接起来的时候,我父亲又一下打下台了,他大概注意力不集中了,几秒钟,我父亲把他打下去。
那位法国拳师当然不知道,十年后,跟他过招的小个子竟然做了云南最高长
官。
1915年底,昆明处在愤怒、焦急的氛围里。人们惊讶地发现,身为第一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正在肆无忌惮的背叛民国,准备公开恢复帝制。
云南远离北京,北洋势力鞭长莫及。云南的陆军官兵素质较高,讲武堂师生以及滇军中的军官们,普遍对共和怀有敬意和忠诚,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极为愤怒。
袁世凯称帝前,云南军队中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上级军官和云南讲武堂出身的中下级军官已经在拥护共和上达成共识,只等待一个契机。
唐继尧不动神色,暗中整军经武,筹备军饷,同时秘密邀请蔡锷、李烈钧等南下昆明,共图大事。
住在北京棉花胡同66号的蔡锷,正处在袁世凯的严密监视下。为了设法逃出北京,蔡锷做了精心策划。史料中对于蔡锷如何从京城消失,而后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数千公里外的昆明,有许多说法和演绎。
蔡锷于1915年12月19日抵达昆明。他关山万里,是为了反袁称帝,是为捍卫国民的人格与共和政体而战。这段传奇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知音》而再度感动了后人。
谢本书介绍:最初蔡锷将军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建设好中国,但是不久由于袁世凯对外卖国,使蔡锷将军幻想破灭,他就决定回到南方发动反袁护国战争,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他经常表现消极的态度,到当时北京著名的妓院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在逛妓院就认识了一个著名的妓女叫做小凤仙,这个小凤仙,虽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正义感,对掩护蔡锷将军以南方串联进行反袁斗争起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1915年12月22日夜,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39位热血男儿聚集昆明五华山光复楼,在关公、岳飞的神位前,他们“歃血为盟”。
盟誓的誓词共48字:“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难,舍命不渝。凡我同仁,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共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