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讲武堂:近代军官的摇篮(一)(2)

2010-02-03 14:4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这所军校的大门陆续走出了9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国民革命军的一级上将、韩国首任总理与国防部长、越南临时政府副主席、
这所军校的大门陆续走出了9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国民革命军的一级上将、韩国首任总理与国防部长、越南临时政府副主席、朝鲜人民军大将与委员长,还有300多位将军、数以千计的校官和尉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所军校闻名于世: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是唯一的省办军校,一个地方性的军校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显赫的业绩呢?
     一个国家的衰败是从军事力量的萎靡开始的,而一个国家的复兴也是从它的军事变革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的军事变革缓慢地开始,云南讲武堂正是在这个进程中应运而生。
     1899年,一位叫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的法国人,带着刚刚发明不久的照相机抵达昆明,担任法国驻云南总领事,他的中国名字叫方苏雅。在1899到1904年的5年时间里,方苏雅用照相机完整记录了中国西南边陲的社会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曾经引发了1900年“昆明教案”的法国人,也留意到了大清政府建立新式军队的努力。
     甲午战争以后,战败的清政府最重视扩编新军。1895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编练新军,随即全国推行。云南因与法、英所属殖民地接壤,为巩固边防,也着手建立新军。1899年设立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校址即设在翠湖畔。武备学堂以洋枪洋炮操练,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这个学校其实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这场世界瞩目的战争中,后起之秀日本居然打败了庞然大物沙皇俄国。
  这个残酷的现实刺激了国人的思考:为什么一水之隔的小国日本能够不断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虽然远在西南,云南人一样受到这场战争的刺激,屈辱之外还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从此,涌向日本求学的中国人骤然增加。
     1904年,云南派遣的留日学生多达129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6
岁。他们选择的专业主要是军事、师范和实业,其中选择学军事的多达40人。李根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那年已经25岁,后来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最受尊敬的创建人。
  云南最西端的高黎贡山脉,主峰海拔3374米。山下的腾冲县是通往缅甸的要冲,对面就是盛产翡翠的密支那。 如今,腾冲城里保留着李根源的故居。故乡还流传着他少年时的故事。
  李根源孙子李成森介绍:有一个故事挺新鲜,7、8岁吧,叫他赶集,赶场,叫他去买点肉,他就去了,买了肉以后呢,拎着回来,又是唱啊,又是跳啊,那个时候就有一个,一个大老鹰,看见这个小孩,拎着一串肉,那个大老鹰,俯冲下来,一嘴叼着那个肉,那么李根源呢,一面使劲拽着这块肉,一面就跟老鹰就抢,最后呢,他抢过来了,就把老鹰放掉,最后他说,是你赢还是我赢。
李根源19岁考中秀才。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考试,改办近代学校教育。1903年,李根源第一次走出高黎贡山,考入云南高等学堂。
     当云南开始留日学生的选拔时,勤奋好学的李根源以第10名的好成绩入围。当时滇越铁路尚未通车,从昆明出洋必须步行穿越黔、湘两省,到长沙后改乘轮船,经武汉、南京抵达上海,再换海船去日本。
  在越洋的轮船上,李根源与顾品珍、唐继尧等云南学生同行。他们已经意识到:“知改革事业非由军队入手,则清政府莫由推翻,政治改良的目的终莫由达”。同船还有日后在山西成为一方诸侯的阎锡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