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东汉王朝对外策略:战争和安抚并用(3)

2010-03-10 17:51
来源:中华网 作者:铁骑
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甘英达到条支的海滨(今波斯湾头),临海欲渡,为安息人所阻而还,汉与大秦的直接联系没有

    
        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甘英达到条支的海滨(今波斯湾头),临海欲渡,为安息人所阻而还,汉与大秦的直接联系没有成功。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MarcusAureliusAntoninus)遣使者来到洛阳,是中国与罗马帝国的首次接触。
    
        班超在西域坚持奋斗,帮助西域人解除匈奴贵族的束缚,使西域重新与内地联为一体。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九月病卒。
    
        班超东归以后,继任的都护任尚失和于西域诸国,受到诸国的攻击。接着陇西羌人与东汉发生战争,陇道断绝。安帝永初元年(107),东汉派班超之子班勇率兵西出,迎接都护段禧及屯田卒东归。西域交通中断后,残留于天山与阿尔泰山间的北匈奴,又乘机占领伊吾,寇掠河西,杀害出屯伊吾的敦煌长史索班。东汉朝廷经过激烈辩论后,于延光二年(123)决定,派班勇为西域长史,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
    
        班勇进驻西域后,陆续逐退了残余的匈奴势力,再一次打通了西域道路,保障了河西边塞。班勇自幼随父在西域成长,深悉西域道里、风土和政治情况。他编著《西域记》一书,是范晔撰《后汉书·西域传》的重要根据。
    
        班勇以来,东汉不再置西域都护,而以西域长史代行都护之职。桓帝时,长史常驻于阗。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一直维持到灵帝末年。当时刺史权力日益提高,这两个官职便成为凉州刺史的属官,西域也就成为凉州的辖区了。建安年间,凉州大乱,西域始与中原暂时断绝联系。
    
        近几十年来,发现不少两汉时期西域的考古资料。在罗布泊附近的古楼兰国、尼雅河流域的古精绝国以及沿丝绸之路的其他各处遗址中,陆续发现许多汉代的精美丝织物、刺绣服物、铜镜、钱币,还发现冶铁遗址、铁工具以及麦粒、青稞等农作物遗存。这许许多多的遗物,表明两汉时期中原与西域的经济联系相当密切,也表明西域地区物质生活大有进步。西域商人以及中亚、南亚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向内地运来毛皮、毛织物、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内地盛产的丝织物和铜铁器物。内地商人也经常远到西域从事贸易。

        乌桓 鲜卑 东北各族
    
        东汉初年,乌桓常与匈奴联结,朝发穹庐,暮至城郭,骚扰北方沿边各郡。光武帝以钱币、缣帛招服乌桓,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 封乌桓渠帅八十一人为侯王君长,让他们率领部众入居塞内,为东汉侦察匈奴、鲜卑的动静。东汉在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境)复置护乌桓校尉,兼领鲜卑,并管理与乌桓、鲜卑互市事务。此后百余年,乌桓叛服不常。灵帝时,上谷、辽西、辽东、右北平乌桓大人皆称王。中平四年(187),前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乌桓,为各郡乌桓元帅,寇掠今河北、山东一带。稍后,乌桓王蹋顿强盛。河北地区的吏民为避豪强混战之祸,投奔乌桓的达十余万户。
    
        东汉初年,鲜卑人常与乌桓、匈奴一起骚扰边郡。光武帝末年,许多鲜卑大人陆续率部归附东汉,东汉封他们为王侯,青、徐两州每年给钱两亿七千万以为常制。东汉击走北匈奴后,鲜卑逐步向西发展,残留的北匈奴人十多万落,也自号鲜卑,与鲜卑人逐渐融合。从此以后,鲜卑趋于强盛。2世纪中叶,鲜卑部落大人檀石槐统一鲜卑诸部,檀石槐南抄东汉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他把领地分为东、中、西三部,右北平(今冀东一带)以东为东部;以西至上谷(今河北怀来)为中部;再西至敦煌、乌孙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总属于檀石槐。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连年寇扰幽、并、凉三州边郡。光和四年(181),檀石槐死,鲜卑分裂,力量渐衰。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