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蜀中袁焕仙: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2011-08-01 10:13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史幼波
居士,一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少小聪颖隽逸,善于谈论,幼读儒书,兼习制艺,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

 
居士,一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少小聪颖隽逸,善于谈论,幼读儒书,兼习制艺,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民国初年(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1926年,深感军阀割据,时局混乱,于是慨然弃官退隐,潜心于佛学禅修。1943年在成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门下弟子众多,各有成就。南怀瑾为其座下的上首弟子。
 
禅宗的传承,历来以出家人为中心,居士参禅证悟,自唐宋以来虽不乏其人,但以居士为中心传禅结社,唯出现于二十世纪,肇始于袁焕仙主持筹建的维摩精舍。如今,第二代维摩精舍的弟子们仅剩下南怀瑾先生,然而,维摩精舍的精神,经由袁先生和弟子们的努力,已经发扬光大,并传遍海内外。
 
1943年春夏之间的一天,成都提督东街的三义庙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一天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意义,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渐渐显现,因为后来堪称“影响近代中国最大的两大佛教界居士团体”之一的维摩精舍,在此正式成立。当年另一个影响巨大的佛教居士团体,是佛教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在南京创立的支那内学院。
 
当时,人称“大禅师”、“大居士”的袁焕仙,号盐亭老人,与省内名士潼南傅真吾、大竹萧静轩、巴县朱叔痴、荣县但懋辛,以及山西贾题韬等人,在三义庙正式成立了“维摩精舍”。据云“维摩精舍”宗旨有三,其一曰“整理禅宗原理以至方法,使之成为整体之系统。”二曰“比较与其他宗派之异同,以明禅宗教外别传之特点。”三曰“结合中西学术思想,提高禅宗之学术地位及其实用价值。”
 
“维摩精舍”自创立以来,川中雅好禅学的居士名流,纷纷会集于精舍,依止袁焕仙先生学禅。一时蜀中禅门兴盛,人才辈出,一派兴旺。在维摩精舍的众弟子中,除当今名震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为袁焕仙的首座大弟子外,还有郭正平、杨光代、徐剑秋、伍所南、吕寒潭、邓岳高等人,后来也都成为蜀中禅门各树一方的大德居士。另外,还有释通宽、释通永、释演观、释曼达等出家僧人,也是袁焕仙在维摩精舍培养出来的禅门俊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