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国宝 >

白陶鬶:制陶技术进步的表现

2010-08-09 11: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月如
白陶鬶出土于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夹砂白陶,方唇,斜直流稍矮,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的精品之作。
白陶鬶:制陶技术进步的表现
白陶鬶出土于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夹砂白陶,方唇,斜直流稍矮,高29.2厘米,粗短颈,把手外卷,沿面有凹槽,分裆袋足,把手下的一袋足相对较肥大。颈部有凸弦纹三周,有小横耳一对。器口上有盖,既可保温,又可防止灰尘杂物入内,在设计上较其他同类陶鬶更为合理。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的精品之作。现收藏于山东大学考古系。
 
鬶是史前东夷人创造的一种造型别致的器物,既实用又美观。东夷人崇尚鸟图腾,把自己喜爱的鬶做成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鸟,有的似仰首高歌的雄鸡,造型独特,姿态生动,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由于它独特的特征,为周边部族所模仿,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甚至江西都发现了类似鬶的器物。龙山文化晚期,造型优美的白陶鬶和胎质细薄的黑陶罍实际上已经具有礼器的功能,它们多成组地被随葬在一些大墓中,与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共出,共同组成了成套的酒礼器。
 
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这件白陶鬶是目前我国所有白陶鬶中历史最悠久、造型最美、形制最完整的一件,该器是由高岭土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胎壁较薄,质地却很坚硬,体现了制陶技术的又一新进步。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