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传奇揭秘——“四羊方尊”

2009-03-21 03: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四羊方尊是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之一,它的发掘故事还带有一定的曲折性。本文将为您传奇揭秘“四羊方尊”背后的故事。

“1938年4月,四羊方尊就是我父亲从这里挖出来的。”19日下午4时,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村民姜运枚带着记者爬上转耳仑山腰,指着一处巨石边的荒地说。上世纪80年代,姜运枚曾任龙泉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四羊方尊发现者姜景舒的儿子。

地里挖出来一个宝贝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让它重现人间的,是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一位普通、也因此而不再普通的农民——姜景舒,姜景舒已于1997年去世,据说在世的时候,他经常向姜运枚说起发现四羊方尊的故事,没有亲身经历的姜运枚,也仍然记得父亲讲述那个故事时的神采飞扬。

沿着清澈的龙泉溪,姜运枚带着记者渐渐走近转耳仑山——其轮廓依稀像一个巨大的人耳。山上布满黑色的巨石,以及丛生的杂草。爬到半山腰,姜运枚说“到了。”1938年4月,姜景舒和两兄弟正是在这里挖土种红薯时,锄头碰到一块硬物,他们想清除这块硬物,猛一锄头下去,“哐”的一声,从土里溅出一块锈铜片,随即发现了四羊方尊。“挖出来的时候是黑色,里面装满了黑色的泥土,很沉,父亲用老式的杆称称了重量,大约是64斤(注:四羊方尊重约34.5公斤)。

“附近地区很快传遍了,说我父亲挖出了一个宝贝。”虽然并不清楚到底有何价值,但方尊不凡的外形和如漆般的色泽,让姜景舒以为挖到了“乌金”。很快,源源不断的人来参观、抚摸,为了避免四羊方尊被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损坏,姜景舒不得不请当地乡绅出面维持秩序。“还是防不胜防,方尊的一个羊头的细小的角尖还是掉了,再也没找回来。”

卖尊的钱得了248块光洋

1938年5月,黄材镇的一名古董商张万利以400光洋购得了四羊方尊。但这400块光洋实际上到了姜景舒手里的只有248块——中间经过了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

当年,姜景舒还只有17岁,生活在一个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家庭靠爷爷做豆腐,父亲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姜运枚回忆,这248块光洋让他们家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当时,父亲拿钱买了9担稻谷、两块地、一处山,贫穷的生活稍微殷实了一些。”不过姜景舒也许无法意识到,四羊方尊带给他的,远不止是这些。

姜景舒意识到自己因为四羊方尊出名,已经到了上世纪80年代,姜景舒的孙子上了初中,惊讶地发现,历史课本上提到四羊方尊的发现者,竟然是爷爷。姜运枚赶紧告诉父亲:“姓名进了历史书”,父亲很高兴。

姜景舒在卖尊给古董商后,有意识地留下锄掉的那块碎片作纪念。1976年,他最终还是将残片交给了国家。姜运枚今天还珍藏着宁乡县文管所负责人周佑其1977年写下的一张收条,上面清晰地写着:今收到月山公社龙泉大队茶园生产队姜景舒同志古铜(即四羊方尊之部分)……当时县里还发给姜家一支钢笔和一个口杯,奖励了10元钱,以示表彰。

“父亲发现四羊方尊,可以说是为国家作了贡献。”姜运枚颇为自豪地说,从上世纪90年起,随着媒体的披露,姜家逐渐成为当地的“名人”。

但发现四羊方尊给姜家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荣誉感,虽然是农民,不过,姜运枚说起商周的历史,却颇有认识和见解,而且一些重要史实说得丝毫不差——这无疑与他父亲发现了四羊方尊有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