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这不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于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另外造型也富特色:碑头,三层卷云壮华冠,高贵典雅;碑身,四青石相合而成,华丽大方;碑座,三层石阶上刻蔓草、瑞兽,呈虎踞龙蟠之势,称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碑。
公元713年,临淄王李隆基以两次兵变,杀伯母韦皇后,诛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后又皇袍加身,史称唐玄宗。为避名不正言难顺之讳,以确保帝位,他宣布以“孝”治天下。而《孝经》是儒家经典。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部,让子弟精读勤学,广加传授,并于第二年,亲自书写《孝经》,刻碑以示天下。这就是石台孝经碑的来历。
有趣的是,据说当年,李隆基爱上亲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以至日思夜想,茶饭不思。高力士灵机一动,劝李隆基令各位王子研读《孝经》,以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李隆基欣然采纳,并对诸王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希望寿王有所感悟。同时,高力士进一步谋划,令杨玉环自荐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分。天宝四年,玄宗立孝经碑后,诏玉环还俗,册封贵妃。
观石台孝经碑,端庄的隶书,雍容舒朗,优美流畅。此碑一出,天宝年间无数文人、墨客争相以此为范本,习练隶书。而碑最后一面左上方还有玄宗以行书作的跋,字呈狂放之态,颇具气势。这方碑也成了我们研究风流帝王李隆基的珍贵资料。
据历史记载,石台孝经碑刻成,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今西安碑林区文艺路一带),唐末,朱温胁迫昭宗东迁洛阳。长安留守韩建为便于防守,毁长安,缩城至宫城内,为保护此碑,移其人文庙内(今西安西大街社会路),公元1087年,宋漕运吕大忠又移碑至府学北边,即今日之地,妥加保护。石台孝经碑立于现在位置已有906年的历史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