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古以来以马为对象的视觉艺术作品,以汉唐最为兴盛。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就是一幅讴歌骏马精神的杰作。
传说,唐玄宗有两匹心爱的“胡种马”,叫做“玉花骢”和“照夜白”。唐代大画家曹霸画过这两匹马,可惜真迹已失。曹霸的学生韩干画的《照夜白图》,流传至今,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所谓“胡种马”,又叫做“汗血马”或“天马”,原产于西域大宛国。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张骞通西域以后,大宛与西汉王朝往来频繁。唐玄宗李隆基时,大宛与大唐关系更加密切。天宝三年,唐改大宛为宁远,并将义和公主远嫁宁远国王为妻。宁远国王向玄宗献“胡种马”两匹。玄宗亲自将这两匹马命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呜,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北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照夜白图》构思巧妙,生动。画中之马,昂头嘶鸣,四蹄腾骧,似要挣脱缰绳。缰绳是细节,是矛盾的焦点。然而,有缰绳在,一切都无济于事。画家以传神之笔画出了马的眼睛:痛苦、焦急、乞求,多么希望能获得帮助、获得自由啊!对此,观赏者能不动心乎?
单从画面上看,技法极其简单,不过是勾线、渲染便大功告成,其实越是概括性极强、用笔少的画作越需要画家深厚的功底,只有对马各个部位的结构、马的动态都了然于心,才有可能游刃有余,让人在放松的画面中欣赏最为精准的对象,这与疱丁解牛是一个道理。
画家韩干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家,画史中说他曾经是个酒肆中的帮工,喜欢画画,被诗人兼画家王维发现,受其资助习画,终成一代名家。《宣和画谱》中著录的 韩52件作品,全部都是画马的,而且传说当时唐玄宗曾经让韩学习另一位以鞍马画称世的画家陈闳的画作,韩干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不以现成的作品为师,直接写生于马匹,这说的当然不是画家的不虚心,而是他对于写生的重视。从这幅《照夜白图》来看,韩干的写生功夫用这些传说来夸赞是不为过的。
20世纪30年代,这幅国宝级传世之作流出故宫,藏在溥心畲家中。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知道后,便托人向溥陈说,请求转让,最后,以一万银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戴维德。后来,此画又从英国人手中转到了日本人手中,后又转到美国人手中,最后,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