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揭开“华光礁一号”古沉船之谜(2)

2009-05-20 16: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沉船上打捞上来的大量瓷器 屡遭破坏仅剩一半 国家水下考古队员、泉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吕睿,沉船打捞设备组成员。他说,这次沉船发掘,是在2007年基础

沉船上打捞上来的大量瓷器

屡遭破坏仅剩一半

国家水下考古队员、泉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吕睿,沉船打捞设备组成员。他说,这次沉船发掘,是在2007年基础上,将船体拆解,对511块船板逐个编号、绘图、拍照后,按顺序打捞出水,就地进行防霉保湿处理后,包装封箱运输。

目前,“华光礁1号”仅存西半部分。吕睿电脑的两张对比图片,记录了在1年时间内,沉船残体再遭破坏。至于原因,吕睿分析,一方面是海水冲刷;另一方面,人为在遗址进行盗掘活动,大部分隔舱板被破坏。

“去年保存的10道隔舱板,如今仅剩3道,部分船板也由于盗掘者掏瓷器而被掀开,遗址表面散落着一些船体构件。”吕睿说。

出水船体国内罕见

这次出水的船体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首先它的船板层数多,大部分有五层,局部有六层,而且船板大,主要船板大部分长五六米,最长的达14.4米,宽度也在30厘米以上,最宽的达48厘米。

业内人士认为,“华光礁1号”南宋古沉船船体的发掘,是中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填补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上的一个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外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与泉州渊源不浅

种种迹象表明,“华光礁1号”和泉州渊源不浅。

“船上的物件,大部分产自泉州。”吕睿说,沉船上打捞出万件文物,从瓷器和铁器凝结构、铀色、器形看来,主要产自德化窑和晋江磁灶窑。“可断定的是,沉船曾在泉州购载随船物品。”

此外,考古人员发现,船的构造、材料等,与泉州上世纪70年代在后渚港发掘的古沉船十分相似,只是规模稍大。吕睿介绍,“华光礁1号”残存船体长20米、宽约6米。”通过船板测绘发现,制造方法、造船技艺、使用材料,与古籍记载宋代泉州船是比较相似的。

目前,考古人员对这艘古沉船进行去霉、脱盐、脱水等保护工作,虽仅西半部保存较好,但根据对称原理,考古人员将复原古船。

(责任编辑:怀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