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釉是瓷器釉色名。釉色似初凝牛血,红而鲜艳,晶莹光亮,器物内外有较大的龟裂纹理。郎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是铜红釉中最鲜艳的一种。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相传,明代有一皇帝正与贵妃饮酒作乐时,有人呈上一件景德镇刚创出的淡红色瓷器,其釉酷似贵纪醉酒后脸部泛出的红润肤色,皇帝触景生情,当即以“美人醉”命之。该釉色调淡雅,柔和悦目,给人以含蓄的美感。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的特点。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