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地下古墓展馆,气温一下就降了下来,再感觉不到夏天的气息,明黄的灯亮下,一个四方的展厅空无一人,展示的是一些古墓与随葬物的照片。而展厅的两侧各有墓道相联,左边墓道有五六十米长,道的尽头是另一间明亮的展厅,而墓道的两侧则是七八个一米见方的黑洞,洞里面就应该是传说中的古墓了。
由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的汉墓,墓葬整体采用空心砖结构所筑,主室还另用特殊的砖石加以了装饰。壁画分别绘制在墓室门额、主室顶部和主室后山墙上。
这样精美的汉墓有好几处,不过著名的“烧沟西汉壁画墓”却是一片的漆黑,而且有水流流淌的嘀嗒声,伸手触及墙壁也是一片的湿润,不知传说中的汉代宫笔彩绘是否已安然转移,躲过此劫。
在一座用铁网重重包裹了的唐墓,墙面均有色彩鲜艳的“三彩”,文武吏、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俑、牵驼俑、骑马俑,整整一大排,露过铁网细密镂眼,那张牙舞爪的独角镇墓兽,红着眼睛,仿佛随时有扑上来噬血的冲动。转了几个弯,到了宋代的“四郎”的墓地,不知此“四郎”和杨家那个探母四郎是否有关。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八角各砌有砖柱,柱顶系砖雕斗拱,八角之间除一面为仿木门外,另七面墙壁皆绘有壁画。迎门的一面,彩绘了墓主人夫妇吃饭的场面。
在下垂的红色帷幕下,夫妇左右拱手端坐。四郎头戴黑色发冠,身着圆领乳白色长袍;女墓主发髻高耸,身穿红色衣裙,俩人相对微笑。中间桌上放满了壶杯碗盘和菜肴美食,另外还有一男女三个身躯矮小的侍者在一边恭候。北墙上的一道门上有金色乳钉四行,每行四枚,还有衔环铺首……一女子的半个身子竟浮现在了衔环之下,似欲开门而出,尤半遮面。
秘室门边放着一件古代的“兵器”,有点像矛,头很尖,柄很长,还带了一条很深的凹槽,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洛阳铲,相传其为洛阳一无名的盗墓贼的独家兵器,盗墓人早已作骨,这件兵器却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在荒郊野外,街头闹市,见到有人拿着此样兵器,你大可以断定他们的身份,一定是个挖墓的,不是考古就是盗墓。
据说大号的洛阳铲有几十米长,发现墓葬时,用铲直插入土里,这一扎就能入土一二十米呢。拔出来时,它的凹槽里带出了地下深处的泥土,没有经过翻垦的土是很纯的,而如果有古墓,那土一定是挖出来再填回去,泥土的成分就混杂了,行话叫做“五花土”。有经验的挖幕人就是靠肉眼分辨泥土的成分,来判断底下的杂土是否会是坟墓,并通过几次不同方位的钻探,寻找最好挖的地方。
传统的盗墓贼都是有功夫的,而且多是家传,那就是书中写过的“缩骨功”。于是,他们就用洛阳铲在墓穴挖一个小洞,然后一个人缩身爬进小洞,把里面找得到的财物递出来,人手最少的话只需要两个人。最后再用绳子把下面的那一个人吊出来,但有时出于黑心,盗墓贼会把爬下去的同伙遗弃在洞里,在后来发掘到一些被盗过的墓里,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可怜人,因此后来盗墓的同伙常是夫妻、父子、兄弟组成了。盗墓贼也需要考古知识,他需要了解古墓的结构和等级,也要明白自己挖到的文物价值如何,其中的成功者就成了如印第安娜.琼斯,古墓丽影的劳拉——盗墓贼也好,考古学者,反正都是充满故事的传奇。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