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古寺踪迹难寻觅,寻找传说中的南少林(三)(2)

2009-07-15 15:40
来源:历史考古吧 作者:佚名
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

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罗炤:南少林是因为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南少林才传播发展出来的。而南少林为什么会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而传播呢,第一,天地会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武术。第二,天地会传播发展,它和西鲁传说,和会簿有密切的关系,西鲁传说是一个火烧少林寺,这么一个复仇的仇恨和复仇的故事。所以一个是武术的原因,一个是复仇的原因,所以南少林跟天地会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在天地会内部之间,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会众和发布指令,会员之间全凭一本秘密的“会簿”,进行联络和发展新的成员。而这本秘密“会簿”中主要的内容,是在讲述一个西鲁传说。

罗炤:西鲁这么一个西方的外国来侵犯中国,当时是康熙时期,边防军队连吃败仗,边关告急,康熙贴出了招贤榜,来征集勇士,少林寺的僧人揭了皇榜,打败了西鲁军队以后,康熙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会簿中记载:康熙下旨火烧南少林之后,五位僧人逃到海边,在绝望之际,发现海浪冲来了一只香炉,香炉里埋着一张“反清复明”的纸条,五位僧人感到这是佛祖对他们的提示,于是继续向南逃去。当他们逃到长林寺借宿,寺庙的主持达宗,见到他们脸上流露悲戚愤恨的神色,便问起原因来。五人向达宗倾诉事件的缘由,后拜达宗为大哥,六位僧人在高溪庙歃血盟誓“反清复明”,创建天地会。

令人疑惑的是,众多版本的“会簿”对南少林寺的地点似乎有意遮掩、模糊不清。

突然,罗炤发现,几乎所有的“会簿”,都记述少林寺被火烧以后,幸免于难的僧人向南逃去。有几本“会簿”还明确记载他们“来到云霄地面”。

在福建地图上,云霄县接近福建的最南端,隶属漳州管辖区,位于莆田的南边。

1991年7月28日,罗炤一路颠簸来到了漳江岸边的闽南小城——云霄。在当地专家的帮助下,罗炤很快找到了天地会“会簿”中所记的地名。位于云霄县城东面的漳江北岸,是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宇,又名高溪庙。在天地会"会簿"中,这里是结盟起义的地点。

接着着,罗炤找到了另一个天地会的秘密地点--观音亭,它就在高溪庙的不远处。

乾隆51年,台湾发生了反清的李爽文大起义,起义军几乎占领了全台湾。乾隆皇帝派出精兵强将,花费了将近一年的财政收入,才把这个起义镇压下去。清政府追根究底,原来,李爽文大起义是和天地会有关系,而观音亭就是此次爆发起义的策源地。

更为奇妙的是,在云霄的仙峰岩的山洞中,至今埋藏着少林僧人的几个骨灰罐,罐顶为狮子的骨灰罐,与天地会“会簿”中描写的形状居然一模一样。

看来,“会簿”中的记载,大部分是真实的。然而,此时的罗炤注意到另一个问题。

罗炤:所有的会簿几乎都有一个碑,这个碑上面是达宗和尚之墓,旁边是一个对联,受之长林寺,开山第一支。所以长林寺在天地会里也是一个特点的寺庙。而长林寺这个长字跟少林寺的少字,恰恰形成了一个少与长的关系,这里面是不是有些暗示。

93年初,泉州召开南少林研究会,席间,漳州曾五岳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诏安二都,有一个长林村。这立即引起罗炤的注意。从地图上,诏安和云霄是临县。

几个月后,罗炤辗转来到了漳州市诏安县,却发现当地人都不知道诏安有个二都,更不知道这里有个长林寺。原来,历史上二都属于化外之地,那里的《县志》根本没有二都的记载。

找不到长林寺,罗炤心里充满了难以名状的焦急和失望,但他还是不死心。他将县文化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几幅县地图取了下来,从原二都的范围上仔细寻找。第一张,第二张,突然,在第三张上,诏安县的东北角,紧靠着云霄县的小弯处,发现了一个标有“长林”的标记。

长林村位于官陂镇,地处诏安、平和、云霄三县,福建、广东两省的结合部,又在万山深处,隐蔽,安全。

罗炤:在大雨中我们爬了三个多小时的山上去了。结果没有想到上去以后,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些重要的、原始的碑刻、匾额、石刻,全都发现了。

在罗炤到来之时,长林寺早已被拆毁,遗址的平场上横卧着一石碑,碑上刻着“长林寺记”。

“长林寺记”中记载,长林寺是顺治十年第五和尚道宗创建的。而天地会的会簿却记载,火烧少林寺后,逃出的少林五祖是和长林寺的主持达宗歃血盟誓,创建了天地会。然而,这碑文上的道宗和会簿里的达宗是不是同一人?

罗炤:村民们听说我们是要来了解历史文物,临时从小水电站挡水的闸门,取出来一个挡水的木板,拿来给我们看。结果一看,挡水的木板上面写着化莲堂三个大字,然后署名是永历五年,题字的人是(卢若骥),题的是长林寺开山僧道宗。

村民们拿来的“化莲堂”匾额,原来是挂在长林寺的大殿里,而题字的卢若骥是卢若腾的族弟。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匾与卢若腾的《赠达宗上人·序》可以互相印证,证实了达宗即是道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