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夜郎王印:揭开“夜郎自大”的谜团(2)

2009-07-17 16: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汝瓷风
“蒙镇”乡俗 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有没有与王印图案和文字相关的实物哪?也许,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那些已经上升为精神层面的

“蒙镇”乡俗                        

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有没有与王印图案和文字相关的实物哪?也许,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那些已经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古老传说,在今天还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

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当地一些妇女的发型,显得十分奇特。他们将头发束成一个发髻挽在前额,如遇盛大节日,还要在头发上斜插一根红色竹片,将长发饶在纸片上,那么,这种装束又意味着什么哪?原来他们将竹子视作自己的祖先,这种发式正是表示她们对祖先的顶礼膜拜,不仅如此,他们还用竹块和麻,束成一个竹王像,供奉在堂屋的楼上,而对成年男性来说,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则是一生中的三件大事。显然,“竹王”崇拜成了他们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习俗,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对竹子如此虔诚哪?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涴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就是关于夜郎王“多同”的传说。据史书记载,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夜郎王“多同”入朝,汉武帝绶之王印。因“多同”为竹所生,于是又称“竹王”。他的后裔不信神,只敬奉祖宗竹王。据了解,以镇宁县的革利乡为中心,生活着一支大约2.3万人的苗族,居住在附近的9个乡镇,他们自称为“蒙镇”汉语为遗留下来的意思。这支苗族一直恪守着竹王崇拜的信念,而这一点,正是他们自称为夜郎王后裔的理由!以地名的演变来看,似乎这里就一直是古夜郎国的区域,而生活在这里的苗族,更坚信他们身为王族后裔纯正血脉。

破解“王印之谜”

由此看来,“王印”的归宿似乎已经是确凿无疑,曾一度引起公众质疑的“王印”身世,也将尘埃落定。然而,作为破译“王印”文字和图案的上海专家林国恩,为了慎重起见,他提出对该印进行断代鉴定。2007年六月初,从北京传来消息,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8年,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孙晓虹,在对王印进行缜密的勘验后,终于给出了一个确切的鉴定结论:这枚王印出自汉代,可能是“夜郎王”自制王印,也可能是当时百姓自制的。至此,“夜郎王印”之谜已得到破解。

“夜郎自大”的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的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啊?”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喽!”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又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大王说的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据汉朝班固《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武帝受到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刺激,激发了雄心壮志,又叫他出使西南,沟通当时的大夏国,即今天的云贵一带。张骞一行到了滇国和夜郎。滇王问张骞“汉朝与我们相比,哪个大?后来汉朝使者在与夜郎国王一起喝酒时,夜郎王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汉朝与夜郎哪个大啊?”张骞心里明白,夜郎的地盘只及的上汉朝的一个郡。可夜郎国王因为山高林密,没有走出去,还以为夜郎是天下的大国家呢。“夜郎自大”的典故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神秘消失的夜郎国

夜郎古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社会实体。于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它是一个成熟的国家,抑或是一个正在向国家过度的部落联盟,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使得我们很难确定夜郎国中心的所在。范哗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提供了一条珍贵的线索:“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珙都国。”《云南通志·夜郎考》在精心考制的基础上。大致勾勒出夜郎国的疆域范围:今天的贵州(除去东北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及四川南部边缘地区。近年来,在贵州安顺。清镇。平坝,兴义等地陆续发现了不少汉代遗址,特别是在安顺县东南宁谷乡就发现了百余座汉墓。考古成果进一步印证了夜郎国中心在贵州西部偏南地区的文献记载。不少史学家认为,夜郎本身就是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夜郎国灭后,其遗民仍然生活在贵州这片广褒的土地上与各民族共同生活,进一步融合,以至于今天贵州的仡老,布依,彝,侗,水,壮等民族。与夜郎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建国后,通过对数以百计的古彝文典籍和壮侗语系少数民族古歌,传说的翻译研究,为我们传递来不少有关夜郎国的信息。特别是贵州毕节地区翻译的水西彝文巨著《恩布散额》,《水西制度》《洪水泛滥史》等,就有彝族祖先在战国时期迁入夜郎地区的记载。夜郎学研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牵涉中国西南地方古代史,民族史,文化史,社会史,民俗史以及考古发掘等诸多学科门类的一们显学。如何进一步开发西南地区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各学科统筹运做,逐步拔开历史的迷雾,还神秘的夜郎国一个真实面目。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