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杂项】古钱币鉴赏专有名词术语(二)

2009-08-08 15: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收藏古钱币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术语,与钱商打交道,与同仁交流,才能做到内行说行话。这里收集一些常用术语做个简单的介绍。

压胜钱:指为辟邪求福、消灾解厄、镇压诅咒而铸制的钱形佩牌,是中国神仙思想产物,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又称厌胜钱。

无文花钱:指没有文字,仅有图案花纹的花钱。

吉语花钱:指铸有吉利祝语的花钱。用于礼赠、祝福、纪念之类。

镂空花钱:钱体透空的花钱,币身似用刻刀契镂而成(实为铸造而成)。

生肖花钱:指铸有十二属相、八卦等图案文字的花钱。

仙佛钱:指铸有佛像、佛语的花钱。

棋钱:指古代铸成钱形的棋子。

马钱:北宋时期兴盛起来的一种游戏名“打马格”,钱上铸有马形马名,或铸有骑马将军及将军之名等。

异形花钱:指各种奇形异状的花钱,多为佩挂之用。

陶币: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流通使用的一种镁土所制辅币,中心圆孔,表面红褐色,有“一分”和“五分”两种币值。其他时期陶质币多为冥钱。

站人:英国侵华期间在印度铸造的一种银元,称“英国贸易银”,面值壹元,背有女人像站立,右手执戟,左手提盾。我国俗称“站人”、“站洋”等。

鹰洋:公元1823年,墨西哥共和国成立后始铸。鸦片战争后,逐渐流人我国,数量巨大。一面有飞鹰啄蛇图案,另一面似冠,放射光芒。我国俗称“鹰洋”、“墨洋”等。

罗汉钱:指点康熙通宝中的“熙”字写为“熙”的一种钱币,少量铸有“大清”或“龙凤纹”。特祝康熙皇帝帝运齐天,寿命长久之开炉钱。

材质:指铸造钱币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一般由铜、金、银、铁、镍、铝、铅等。

交子:北宋时期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发行于四川,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后北宋的纸币还有钱引、小钞,南宋的纸币有关子、公据、会子等。

龙图:清代铸币中最常见的图形。有坐龙、立龙、飞龙、官局龙、大清龙等。

花星:清代机制币上的星纹图案。有梅花星、米字星、十字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圆点星等。

珠圈:由众多的圆点组成的圈形图案。通常铸于币的中央与边缘之间。

边道:铸币周边的侧面部分,有光边、齿边、鹰洋边等。边道的精细均匀程度,是区分铸币真伪的重要方面。

沙版:采用翻砂工艺铸造出来的铜元。银币也有这种非机制品。

库平:清代国家金、银库的标准重量。康熙时撰《律吕新义》,以古十二殊为当时二钱五分,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后编订度量衡表,以金属的立方寸重量为衡制标准。库平一两合37.301克。后来,中央与地方,或不同时期的库平均有差异。

厂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吉林官局铸造标准银币的一种计算单位。币值共分一钱、二钱、五钱、七钱、一两五等。仅属试铸,并未获准流通。清末吉林市俗称“船厂”,故其所铸银币的标重称“厂平”。厂平一两合35.86克。

湘平:清末湖南湘潭县所用称量银两的一种标衡,银每两重35.84克。清代咸丰以来,士兵多湖南人,所以军队中多用湘平称银,后在湖南全省推广,涉及长江流域各大商埠及新疆等地。湘平一两合36.65克。

法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下令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纸币,并规定这些纸币为法定货币,简称“法币”。

坐龙:中国机制币中常见的龙形图案之一,龙头正向,身呈“S”状蟠曲,其势如坐而得名。

立龙:中国机制币中常见的龙形图案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状而得名。分为水龙和早龙(无水波纹)。

飞龙:中国机制币中常见的龙形图案之一,取其作飞翔之势而得名。

长须龙: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版别区分。因龙须长而直得名。

短须龙: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版别区分。因龙须短而直得名。

曲须龙: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版别区分。因龙须左右分开且弯曲得名。

大尾龙: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版别区分。因龙尾特大而得名,龙须多达12道,且伸入云端。

反龙: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版别区分。因龙尾右转,其龙身作反“S”状而得名。

品相:指钱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精美程度,一般分为新品(未使用)、极美品、美品、近美品、上品、近上品、中上品、中品、中下品、下品十个等级。钱币品相的优劣直接影响钱币的价值大小。

(责任编辑:博古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