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走近蛇蟠岛,探秘古代采石场(一)(3)

2009-09-12 09:3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就在我们准备进入洞窟里面看个究竟的时侯,在洞窟附近的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岩石上有一些很有规律的圆圈。这些圆形图案小的直径只有几

就在我们准备进入洞窟里面看个究竟的时侯,在洞窟附近的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岩石上有一些很有规律的圆圈。这些圆形图案小的直径只有几毫米,大的直径有几十厘米,有的甚至还有白色圆环围绕。这些很有规律的图案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是当地的某种图腾文化还是一种特殊标记?或者是先天就长在石头里的?这种极其有规律的圆环不禁让我们想起世上有名的麦田怪圈,只是在这里成了岩石上的怪圈。

这种怪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和岛上1300多个洞窟到底有没有关联?在征得景区管理部门同意后,我们打开了其中一个圆环。发现它竟然是个内外一致的立体结构,为了弄清它的成份,我们决定对赭红色和白色圆环部分进行采样分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陶克捷:红色岩石和白色岩石的矿物成分有一些差别。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和化学成份分析,专家们认为,白色圆环图案很可能是在火山岩形成之后,后期的溶液流经火山岩层时,以一点为中心呈球状向外围浸透,并逐渐与火山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这些奇特的圆环属于自然天成,那岛上这些洞窟呢,难道也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是接下来的考察,杨教授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杨志法:这个里面,上面有好多是用凿子和榔头敲出来的

根据这一发现,这些洞窟难道是古人开凿的?既然是人为活动,就应该找到更多人为的痕迹,比如开凿石窟用的工具等。

就在大家都在找寻实物证据的时候,一个叫俞景伟的村民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他说,他在洞中曾经拾到过三枚古钱币。

村民俞景伟:那天我家里是搞那个地基,用锄头采了大概将近一米左右,一米左右,我就是发现了一个硬币,古钱币,都是裹着泥巴。+那个钱币没放在心上,第二天又去搞,将近又是搞了一米左右,又发现了一块钱币,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钱币,就是这样子,我捡了三块钱币,总共在这里。

村民发现的这些钱币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它能不能证明这个石洞开凿的年代呢?记者找到了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丁有甫:我手上拿着的这是一枚宋代的钱币,它上面用篆文刻着新宋通宝,这一枚是清代的钱币,它上面有乾隆通宝加上刚才我看了这三枚钱币,最早的是汉代的

三枚钱币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年代,如果按年代排序那就是汉、宋、清,那是否说明这三个年代古人都开凿过?

就在我们为洞窟的宏大規模而感到惊讶的时候,专家们发现了从力学原理上来讲更加不可思议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中俭:你看这个薄壁,这个壁就很薄了,我们量一下,也就15厘米、20厘米左右。这里就是20、15厘米。

高级工程师王晓化:这些如此高大,宽的这样一个洞穴,仅仅是靠几十厘米,或者几公分的这样一个薄壁来支撑,而且已经支撑了几百年,这是在我们现代力学来说是感到惊叹不已的事情。

如此巨大的洞窟却只用这么薄的薄壁耒支撑,用现在的方式也很难计算出来它是合理的,但是古人办到了。 在没有现代力学知识和先进探测仪器的古代,那些开凿洞窟的人是怎样才做到这一点的?而这么薄的洞壁,承担如此重量的山体,为什么能历经近千百年的时间而没有倒塌?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祝介旺:我一直思考它这个为什么山体里面挖空了还非常稳定,后来我想了,一个叫仿生工程。我们都知道蜂窝,蜜蜂的窝,蜂窝工程。一个空间的这么挖,形成一个蜂窝状的结构,这让整个的山体,虽然说是空了,但是它是稳定的。

我们发現,几乎所有洞窟的洞顶都是穹型,就像我们看到的圆拱桥一样,这样的造型它可以使得洞顶的重力很平均地分配开来,避免某一点承受的压力过大。并且,在关键的位置留有厚度不等的簿壁作为垂直支撑,从而使得洞窟稳固而不会坍塌。

浙江省矿业协会杨天瑶:他们从力学这个角度,计算得非常准确,很震撼。

考察发现,不仅一个洞窟有开凿的痕迹,其它洞窟里也有,这样看来,这些洞窟应该是人工开凿的,但如果是这样,开凿这么多洞窟做什么用呢?军事防御?储藏宝物?还是凿洞居住?更有意思的是,石头缝里还长出了金属条,这是怎么回事,石头缝里怎么会长出金属,这些洞窟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