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纹
涡纹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重环纹
重环纹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窃曲纹
窃曲纹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目纹,盛行于春秋战国。
蝉纹:图案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云雷纹。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云雷纹。
蚕纹: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状。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也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有的鱼形象较为呆板,有的形象生动。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多施于盘内。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图案,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责任编辑: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