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法:就是这几个,特别圆,而且一个接一个。
原遂昌中学历史老师阙良庆:洞里采矿的壁上,都有一个一个圆形的,半圆形的东西,好像鸡蛋壳,把它破开了,半个鸡蛋,一个一个,在岩石里面一样,凹进去一个一个,好像鸡蛋半个一样,凹到那个岩石上。
从上而下的岩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半圆形凹坑,这些凹坑是自然形成的吗?
村民周兴彪:这个边上都是漆黑的,反正,都是漆黑的,手摸上去也是漆黑漆黑的,都是木炭,或者烟囱什么东西,烧掉的,洗手都很难。
漆黑的木炭,这让专家联想到,唐代金窟刚被打通时,倾泻了三天三夜的黑水中含有大量炭灰,洞内发现的两具无名尸骨边上堆了很多的柴火,联系到探洞时发现的烧灶台和大量含有炭灰的堆积层以及用碎石等砌成的排烟道,专家们几乎同时想到了一种古书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实证的古代取石方法——烧爆法。
传说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就是用火烧水激的烧爆法凿开离堆的,那么遂昌的金窟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开凿的吗?专家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 让当地村民找来柴火,在靠近洞壁的地方点起了火堆。
原遂昌中学历史来势 阙良庆:这样这个岩石就热胀冷缩就裂开,然后用钢钎把它采下来。这个速度,比硬敲硬打,一点点一点点打,那效率高得多了。
火烧之后再迅速用水浇,利用岩石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酥裂,试验清楚地证明了烧爆法确实能够采下坚硬的金银矿石。那么在没有现代先进冶炼科技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从这些巨量的矿石中冶炼出黄金的呢?
在遂昌,民间相传古人是用鸡、鸭生金蛋的形式炼金的,也就是把金矿石磨成粉末与饲料混合在一起喂食鸡、鸭,利用金有亲和性这一特性,通过鸡、鸭肠胃蠕动,使金细末相吸,多次重复喂食后,就变成了小金粒。把鸡鸭粪便放在水中淘洗,古人们就能生产出小金粒,也就是鸡鸭会下金蛋了。我看这一说法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提取少量的黄金可以采用这种办法,量大了恐怕就玄乎了。
现代黄金冶炼有着复杂的工艺,那么古人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提炼出高纯度的黄金呢?就在专家找寻古人冶炼黄金实物证据的时候,听到了古代冶炼厂这个名字。
遂昌县文管所罗兆荣:这里下去到山脚,下面有一个刘坞村,那个地方有一块田地比较大的,几万个平米,那个地方是当时的冶炼厂,这个矿石开下来,到下面去冶炼。
但是当专家来到刘坞村这个昔日的古代冶炼场时,才发现因农田改造,冶炼场已经被破坏,但一个无意中的发现却给了专家意外的收获。在村民的指引下,专家在溪流里看见古代磨矿石用的的石磨,还有用来碎矿石的水碓。这些实物证据的发现与古书记载里提及的古法炼金涉及到的工具描述基本一致。
据记载,古代选矿与冶炼的方法,主要分碎矿、选矿、制团烧结、铅还原捕收、灰吹法等工艺步骤。首先将采出的矿石经过水碓破碎、石磨磨细后,再把矿粉放在大桶中或舟形淘盆中精选,然后用米粉做成团。
高级工程师陈少华:制团烧结,它就是把精选出来的矿粉做成团,然后进行放到炭火上烧,进行第一步处理。然后对它进行冶炼,加入铅。使金银熔化到铅里头,然后对这个包含了金银的铅块再熔炼一遍,通过吹风,吹氧,供氧,让氧气把里面的铅氧化掉,变成氧化铅,剩下来的就是金和银。
中国工程院王院士:已经和现代的矿山有基本的相似,而这个年代已经是千年以前的事情。
专家告诉我们,古代人尽管使用的是土办法,但古代黄金的冶炼工艺过程和原理几乎与现代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能提炼出高纯度黄金的原因。现代人根据古人留下的找矿线索,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又在唐代金窟的周围,不断找到了更多的黄金矿藏。
余华钦:我们在遂昌金矿这个区块,一共又找到了25吨黄金,500多吨白银。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环境司司长:现在它的产量,1.1亿多的黄金价值,就是人民币的价值。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的这些古人们你太了不起了,你看现在当地人都说了,如果不是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线索,我们怎么又有可能会找到这些黄金白银呢,很有可能我们就疏漏过去了,我们现代拥有多么先进的方法,遥感遥测检矿各种方法,那时候古人有多少呢?他们又是如何找到金矿银矿的呢?确实这一个个谜团,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地破解,甭管怎么说吧,在这里我们还是感谢这些老祖宗们,他们不仅创造了财富,还给后世留下了享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