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铁剑——“中华第一剑”(2)
2010-04-21 11:08
尽管考古学家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此时,他们关注的已经不是玉器为什么放在它不应该放的地方,而是铁,铁,铁!!! 大家围了过来,都
尽管考古学家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此时,他们关注的已经不是玉器为什么放在它不应该放的地方,而是铁,铁,铁!!!
“大家围了过来,都不相信是铁!这个时代,不应该有铁器,太不可能!”王龙正回忆着,“姜涛(虢国墓地考古队队长)看后,说是铁。因为下部还埋在土里,没有看到锋,还是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此时,它到底是什么器物,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最为重要的是,它竟然是件铁器!
为慎重起见,暂停对它的清理发掘,开始处理它周边的青铜车马器、兵器。
“两天后,对其进行重点清理,发现它虽然整体断裂,但中间还是有很细很细的部分连在一起。铁锈上,还能看到丝绢包裹后留下的痕迹。现在也有人传说,它的外面还有个皮质剑鞘。也许是化验出来的?这事儿我不知道。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我主要负责发掘,观察与记录。当时,我没有看到皮质剑鞘的存在或痕迹,只看到了它被丝绢包裹而留下的痕迹。”
再往下清理,发现它的锋端插在木椁底部——这一插,阻断了它的氧化,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一个宝贵而完整、至少看上去还锐不可当的剑锋!“也许因了玉柄铁剑直立倒插的缘故,当木椁年久损毁,瞬间坍塌时,一股自上而下的强大冲击,把它给折掉了。因为黄土顷刻而下掩埋了它,所以直到我们发掘时,断掉的玉柄并没有倒下与剑身分家,还是直立在那儿的,而且中间似乎还有很细很细的连接。当然,你说这是剑断锈连,也是可以的。”
开始,考古学家们还不敢把这个铁家伙叫“剑”。“我们最初想,还是叫‘玉柄铁削’吧,或者‘玉柄铁匕首’!”王龙正先生说,“但铁削就是个削刀,一般单刃不说,还在生产工具的范畴内。而玉柄铁剑出土于兵器区,还是双刃的,叫‘削’,显然是有些不合适的。之后,大家倾向于叫它‘玉柄铁匕首’,毕竟它不长,才33厘米(因为折断,造成测量时取度不一,另一说是34.1厘米)。后来,大家觉得匕首不如剑好听威风,等到正式定名时,就把它命名为‘玉柄铁剑’了。”
“1989年1月4日,当地公安得到了信儿,决定夜袭盗墓贼。”王龙正先生说,“公安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哈哈,韩乔生先生的经典语言)把枪架在了盗洞的洞口。谁知,黄雀在后,此时盗墓贼藏在二楼楼顶,也架着枪,瞄准了公安(那时,盗墓贼都是盖起小院,在院子里‘开展工作’)。僵持之下,公安鸣枪,盗墓贼爬出盗洞,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再说,当时还没有发现盗出东西,缺少证据!据说,后来抓住了一些。这,我就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