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北京长城之谜:擦石口长城真的是“秦皇旧址”(2)

2011-06-08 10:3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段长城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耷拉边兀自向长城防线之内延伸,也就是关内,似乎与抵御


  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段长城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耷拉边兀自向长城防线之内延伸,也就是关内,似乎与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人们不禁疑问:长城已经沿外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还有必要甩出这么一段多余的部分吗?因此,这段长城又被冠以“错长城”、“修错边”的称谓。

  耷拉边长城还有“玉石楼”、“文字砖”两个鲜明的特点。

  1000米长的耷拉边长城上的敌楼,从建筑结构和设施上看,均是功能完善、地位重要的敌楼。其中有两座规模大小基本相同,但用材与绝大部分长城敌楼不同:楼基、拱门、箭窗、台阶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因此当地人把第一座地势更高的敌楼形象地称之为“玉石楼”。

  在建筑形式上,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石楼和二号楼非常精巧:拱门最上方的3块石条雕刻着云纹,其余的二横二竖4块石条雕刻着水纹。敌楼的上下层之间,均各自设置了二扇圆形通风窗,与众不同的是,通风窗造型为镂空雕饰,这在其他长城的敌楼上绝无仅有。不仅如此,玉石楼的城墙还分设上下两部分。下面与券门相通的为供骡马运输的甬道;上面与敌楼相通的为供兵将行走的步道。

  耷拉边长城上的另一奇观,就是分布在箭孔、城墙上的文字砖。进入耷拉边的前三百米范围内,两边城墙上随处遍布着文字砖。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大部分戳印着“左部”、“中部验讫”等名号,清晰可辨。

  这些,都说明耷拉边长城是施工严谨的一段长城。

  那么,耷拉边长城真是修错了的长城吗?

  争论历来有之。当地人传说,万历年间修建这段长城的时候,因为地形勘察有误,没修多远发现方向不对就停止了。山下沙峪村的村民相传,这段长城当年本来打算修往“北京结”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这里,因为山高地险,发现无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变线路。

  也有学者分析,耷拉边看上去十分完整,明显不像修错的长城,一旦外长城失守,这里作为内长城关键部分,将起到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作用。

  但是,这些观点都因为无从考证,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耷拉边也就成为一个长城不解之谜。

  最大建筑竟用来陈列记功碑——

  功劳簿上为何没有戚继光?

  从耷拉边往西不远,过“三岔边”,当地人又称“钻过”,即进入旺泉峪长城段。

  此段长城的一座敌楼里,有一块御史碑,保存完好,碑刻为楷书阴文。碑文记载了修建此楼和附近长城设施的主要官员和经办人员名录。从碑文落款“万历八年孟冬吉旦立”可知,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吉旦即农历每月初一。由此推算,此碑立于1580年11月7日,迄今已有431年历史。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认定,此碑系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府所立的记功碑。

  御史碑原来安放在旺泉峪长城段海拔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御史楼”里,现被挪到200米外的一座敌楼中。附近村民介绍,前几年兴建景区,旅游区老板曾想把石碑弄走,后经村民举报,在文物部门的干预下,石碑运到此座敌楼中就此作罢,一直摆放至今。

  御史碑原来所在的位置“御史楼”海拔752米,为本段长城最高,建筑规模也最大。原楼二层,上层有一栋坐北朝南的瓦房和一个小院,现已垮塌,遗留的院墙和房墙基本完整。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