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北京长城之谜:擦石口长城真的是“秦皇旧址”(3)

2011-06-08 10:3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一座最高大的建筑竟用来陈列记功碑,人们不禁要问:这本功劳簿该有多长? 实际上,记功碑上仅有286字,涉及人员共23人,其中官员15人。官职最大的叫


  一座最高大的建筑竟用来陈列记功碑,人们不禁要问:这本功劳簿该有多长?

  实际上,记功碑上仅有286字,涉及人员共23人,其中官员15人。官职最大的叫梁梦龙,身兼钦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职务。蓟辽总督下辖3个巡抚: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辽东巡抚。

  应当说,梁梦龙之前的三位蓟辽总督谭纶、刘应节、杨兆,面对北部军事威胁均主张守的战略,“而守之所最先者,一为修台,一为修墙”。在多年的持续努力下,到万历九年梁梦龙回到朝廷任职兵部尚书时,共修成蓟镇边墙5363丈(约合18千米左右),敌台101座,铲削偏坡587丈(约合2千米左右)。梁梦龙评价说,“二千里间处处设险,工力之钜,殆汉、唐以来未有者”。梁梦龙因修筑长城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荫子至锦衣卫百户世袭。崇祯末年,梁梦龙又被追谥“贞敏”。

  在当地村民的历史记忆中,不断出现名将戚继光的各种长城故事。实际上,在此前一两年竣工的密云司马台长城的碑文上,都出现了戚继光的名字。那么,这块碑文为何没有戚继光?罗哲文先生的认定结论是,通过御史碑碑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的官员名叫张梦鲤,是戚继光的儿女亲家。

  有专家认为,在辽宁、河北发现的多处记功碑上,出现了谭纶、刘应节、王象乾等多位官员的名字,戚继光也多次出现在其中。但戚继光是否参与“北京结”建设,目前没有定论。

  武进士题字摩崖石刻——

  擦石口长城是“秦皇旧址”吗?

  “擦石口堡”、“擦石口关”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

  关口现已塌废,此地名现在叫“沙峪北沟”,是一片开阔的沟谷地带。

  沙峪北沟存在大量明代摩崖石刻,这在长城殊为少见。这些摩崖石刻多为官员、文人墨客有感于雄关险峻,古道幽深而作,记录了他们当时寻游长城古道的真情实感,浪漫情怀。

  据《怀柔县志》记载,此处原有“秦皇旧址”、“天限华夷”等9处明代摩崖石刻。2007年,沙峪北沟又发现了“一泻千里”和“仰视见天”两处明代摩崖石刻,从而改写了县志有关石刻数量的记载。

  怀柔史学专家王宝峻先生,在《怀柔文史钩沉》一书中曾对其中绝大部分摩崖石刻作了释义,这些摩崖石刻的文字包括“警心慎辔”(横刻,右首有竖刻的“辛丑”二小字)、“观澜”(竖刻,二大字,左侧刻有“怀野”落款)、“名关”(竖刻,左侧刻有“少山”落款)、“极关逊险”(竖刻,左侧刻有落款痕迹,但因模糊不清已无法辨认)等。

  总的看来,11处摩崖石刻多为形容地势险要和风光。当地村党支部书记孙自武介绍,“一泻千里”(竖刻,左下方刻有“明宇”落款)与“观澜”遥相呼应。从周围环境上看,石刻下方的沟谷高低落差有30多米,曾是水流湍急之处,雨季时,洪水自上而下,似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即是对这种景象的写照。

  有意思的是,11处摩崖石刻中,有三处为同一人所写,“苍岩翠柏”(横刻,其右首竖刻“万历壬寅春”等小字,其左下刻有“李逢时书”落款),这显然是作者寻访长城古道时,看到对面陡峭石崖上的翠柏而发出的一句感叹之言;“秦皇旧址”共二处(横刻、竖刻各一,横刻落款有“李逢时书”四小字)。

  李逢时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认定这里是秦长城遗址呢?

  史料记载,李逢时和谭纶、戚继光是同一时期的人,是隆庆四年武举人,嘉靖中后期曾任嘉定参将,奉命开赴浙江抗倭前线。嘉靖三十三年在嘉定县新泾桥一战便斩倭寇80余人。抗倭明将戚继光北上时,李逢时出任昌平镇左车营参将。

  李逢时不但是一名武将,还善书法,好题刻。北京密云县雾灵山闻名遐迩的明代摩崖石刻 “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就出自李逢时之手。李逢时擦石口长城手书“秦皇旧址”,落款是在万历十四年即此段长城修复的6年后。李逢时认为这里就是秦长城遗址,究竟出自于什么原因已经无从查起。

  目前,擦石口长城是否真的是“秦皇旧址”,尚无明确史料记载。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