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小文人多大脾气

2010-03-11 09:4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思晨
文人的脾气大都有点怪,特别是说到文章尤其是自己的文章时常找不着北,这样的事不仅今天有,在古人那儿也属常见。

小文人多大脾气

 

文人的脾气大都有点怪,特别是说到文章尤其是自己的文章时常找不着北,这样的事不仅今天有,在古人那儿也属常见。大约越是小文人越会有大脾气。
 
孙搴这个人现在几乎没人知道了,作为文人,他的脾气应该说是蛮大的,此人生活在东魏至北齐时,一段时间被齐神武(高欢)所赏识。一次高欢西征,命李义深、李士略共作檄文,这两人皆推辞,请孙搴代。高欢将孙搴让入军帐,亲自为其吹火,催促孙搴写檄文。孙搴倒也神色安然,援笔立就,其文甚美。高欢大喜,任命为相府主簿,专典文笔。又因为他懂鲜卑语,兼任了宣传工作。但高欢对文字的认知颇有点让人怀疑,史料记载孙搴学浅行薄,当时的文坛领袖邢邵曾对他说:“你必须进一步地读书。”无论从师从友的角度看这话都不错。孙搴的回答却是:“我精骑三千,足敌君嬴座数万。”(我三千精练的文字足抵你冗长的几万字),这牛吹得有点大矣。邢邵的文章也许今天也不太容易看到了,但在当时被人比作王粲,南朝人认为他是北朝第一文士。《随书·文学》中记载当时的主要作者有:济阳江淹、吴郡沈约、乐安任、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巨鹿魏伯起等,这几个人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恰恰没提到自我感觉极好的孙搴。《北史·文苑》中则有一句:乐安孙彦举、济阴温子升,并自孤寒,郁然特起。表明孙搴和温子升一度齐名。可孙搴底气不足,曾问温子升:“你的文章和我比谁更好﹖”温子升谦虚地说:“不如卿。”话说到这份上也应该满足了,可小文人的大脾气使孙搴非要温子升发誓说自己不行。温子升笑着说:“知道不如你就行了,何必信誓旦旦?”孙搴非常遗憾地说“你不发誓,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可以知道了!”读罢这样的记载,后人也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温子升的文章传到南朝后梁武帝就曾感叹:“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就是吐谷浑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也是温子升的文章。文人特别是小文人要有点自知真是大不易。
 
《新唐书·文艺》中则记有两个小文人所显示的大脾气。崔信明是隋末入唐之人,以诗文著名,流传至今的有五言古诗《送金竟陵入蜀》,现在看这诗不怎么样,但他孤傲自赏,又以门望自负,自认为超过李百药。李百药也是位从隋入唐的文人,就留下的诗看,要比崔明信的诗高明,而且李百药还留下了《北齐书》。难怪当时人就不认同崔信明的看法。当时另有一文人郑世翼,脾气也非常之大,一次乘船在江中遇到崔信明,说:“闻公有‘枫落吴江冷’的诗,愿见其余。”崔信明欣然拿出诗作多篇,郑世翼没看完就说:“所见不如所闻!”说罢把崔信明的诗作投诸江水,自己则乘舟而去。郑世翼算把小文人的大脾气表演得十分充分了。即使对其文不认可,仅从礼貌的角度说,也绝无将他人之作投之江水的道理。
 
与小文人大脾气相反的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苏轼的文字是不朽的,苏轼的人品也是值得后人钦敬与学习的。黄庭坚中了进士后,在叶县任县尉,后教授国子监,虽然宰相文彦博认为黄庭坚是个人才,留其再任,但名气并不大。苏轼见到他的诗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对黄庭坚如此之高的评价而不担心掩没了自己,这才是大家风范,大文人的自信。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