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乐山大佛大像阁寻踪(2)

2011-02-16 09:3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探索·发现
几经维修面貌改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乐山大佛的形象和模样,与盛唐的风貌相差甚远。按照佛教经典著作中对佛教石刻造像的要求来看,佛像应该具备三

  几经维修面貌改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乐山大佛的形象和模样,与盛唐的风貌相差甚远。按照佛教经典著作中对佛教石刻造像的要求来看,佛像应该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今天看到的大佛,实际剩下的就是一个骨胎,骨架。经过历代维修,大佛的原貌有了改变。专家们一直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现代科技手段来还原大佛的真实面目。

 

  公元1925年,在乐山有一个叫陈洪范的地方军阀,就曾出过几千块大洋对乐山大佛作过一次修复。这原本是一件修佛利民、积德行善的好事,但由于他方法不当,彻底破坏了大佛头部的原始面貌。

 

  唐长寿介绍:陈洪范取乐山本地的一种红砂石开成石条,然后围着大佛的头,做成一个面套贴上去。但是,五官不好贴补,尤其是鼻子,用石条做不出来,只能画一个鼻子。然后用红丹粉把大佛整张脸都涂成红颜色,最后大佛就好像是一个红脸关羽,还是一个没有鼻子的红脸关羽。

 

  同年,一场更为巨大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大佛的头上。就在陈洪范修佛后不久,有个叫杨森的四川军阀,将陈洪范赶出了乐山。一天,他军中的炮兵来到了大佛对面的河滩上面,把大佛当成了他们训练的靶子。其中有一炮就把大佛的左眼打出了个窟窿,但是整个面套还在,没有掉下来。

 

  1927年,当时资中有一个居士,捐了点银元,对大佛再次进行了修复,就是把眼睛又补上了。直到1930年,对大佛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才把陈洪范做的面套敲掉,想恢复大佛的原貌。但是鼻子部分没办法恢复,只好用木材做成了一个三角架,然后外面再涂上传统的一些材料,充当鼻子。但是现在看来,1930年的这次修复,实际上并不成功。

 

  科学考察全面体检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部门在综合近代几次考察结果的基础之上,又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的科学考察和维修工作。其中,1962年的那次维修,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使得大佛的容貌再次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那次维修时,工作人员发现大佛的右手手背明显高于左手达1.8米,而且右手整个手背以下均残。因此,当时就有专家推断,大佛的右手原来可能是仰式的,形象如同很多唐代大佛的手势那样。

 

  196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大佛头顶附近的两棵大树被相继刮倒,砸坏了九曲栈道上的石头护栏并砸坏了大佛右手的手指。在随后针对大佛的右手所进行的一次修复中,工作人员再次提出了大佛右手明显高于左手的这个问题,觉得很不对称。为了让双手的高度对应起来,有关领导决定去掉原来高于左手的基岩。

 

  上世纪60年代,文物工作者还在大佛身上发现有洞穴存在。上世纪90年代,专家们对大佛进行了全面体检。而2006年6月使用地质雷达对大佛进行探测,可谓是有史以来使用设备最先进的一次。

 

  6月8日,由陈宁生博士带领的探测小组来到了乐山。两天后,探测小组利用软梯和绳索分别下到了大佛耳后和肩膀附近的两个洞穴中。

 

  大佛耳后的洞穴,高近5米,宽有1米多而且贯穿左右。肩膀附近的洞穴,高约2.5米,宽约1米,同样连通左右。由于两个洞的位置正好处在海通禅师当年主持建造的工程范围以内。所以,专家们普遍认为,它们是海通禅师所为。

 

  在这两个洞的下方,靠近大佛胸部的水平位置上,还有两条从左右开凿但尚未贯通的洞穴。它们的宽高都不足1米。而且上下左右互相错位,修得很不规整,很像是后人由于草草施工而造成的失误。后来的探测结果表明,这些洞穴大致对应于大佛身后三条不同高度的地下水水系,正是这些洞穴有效地阻断了地下水对大佛的侵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