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揭秘杜甫夫人杨氏:貌美如花 书香门第(2)

2011-05-11 15:10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兀 方
一生和丈夫在流亡中备受煎熬的杨氏夫人,也有欢愉的日子。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在四川梓洲听到唐军收复了洛阳,接着又收复了河北,漂


  一生和丈夫在流亡中备受煎熬的杨氏夫人,也有欢愉的日子。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在四川梓洲听到唐军收复了洛阳,接着又收复了河北,漂泊无定的一家人盼望早日回到洛阳故土,几乎高兴得发疯。杨氏夫人也一扫愁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虽然这次回家没能成行,由于中原动乱他们又流寓到了成都,在浣花溪旁的草堂,度过了一段靠朋友接济的穷苦日子:“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生活虽然困顿,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

  史料中关于杜甫妻子的记述很少,能够看到的仅有两则——

  唐人冯贽《云仙杂记》载:“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使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这件事应发生在至德二载十月收京之后,杜甫携家小随肃宗一起回到长安,暂时仍留在左拾遗任上,直到次年六月终因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个韦使御,就是曾经搭救过杜甫的御史大夫韦陟。杜甫任左拾遗之初,因力阻房琯罢相,触忤了肃宗,诏令三司推问。御史大夫韦陟是主审官之一。审问后,又与新任宰相张镐极力为杜甫开脱,这才免于刑戮。韦陟出身城南豪门望族,父亲是武后、中宗、睿宗三朝著名宰相韦安石。他学养深厚,强直政能,喜欢著述,鉴裁尤长,深受朝廷器重。韦陟比杜甫年长十七岁,身为三品大员,常能礼贤下士,不弃布衣,结交勖勉后进。他与杜甫同列朝班,当然知道杜妻的出身和贤德,只是在杜甫“朝回典衣”、“酒债寻常”的困顿日子里,她人饿得更清瘦了,身上的衣裙已无法再补缀了。韦陟乍见杨氏,先是立即退出,可谓不失长者之尊,继而派夫人送去装饰品夜飞蝉,又表明了对杜甫及其夫人的关怀和敬重。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系之!

  另一段文字,是新旧《唐书》采据的曾在穆宗朝担任宰相的著名诗人元稹撰写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除简略记述有杨氏夫人的出身外,说她49岁而终。从卒年推断,应该是杜甫病故于湘江的小船上,她将丈夫的灵柩置厝在岳州,然后带着儿女们回到洛阳偃师陆浑山庄,不久便去世了。墓铭说:“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以家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余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合窆(葬)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山前。”

  为诗人杜甫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杨氏夫人没有失望,身后40余年,最终夫妻合葬于故土。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