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历史秘闻:孙中山曾让黄兴“两年勿与国事”?

2011-05-27 12: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广州越秀公园镇海楼东侧,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绿琉璃瓦面,坐北朝南,高约7米的方亭,南面石额上,胡汉民手书的“光复纪念”四个大字挺拔矫健,赫然在目。很多从香港来的游

 


越秀公园中的光复纪念亭。


  孙中山曾让黄兴“两年勿与国事”?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指出:作为广东人的孙中山,有一批重要助手出自粤籍。广东籍的“党国元老”中,古应芬虽然不算职位最高,但所起的作用十分独特。他是中国国民党早期一位很有能力的组织家、活动家,在各界都有深广的人脉,也是孙中山、胡汉民倚重的干将。如孙中山第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前,古应芬奔走各地,联络、说服滇、桂、粤等军将领服从孙中山,为这些军队筹集饷械,为后来将陈炯明逐出广州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元帅府重建后,他是孙中山参赞军务和在后方理财筹饷的得力人物。1931年蒋介石扣留胡汉民后,他成为促成西南反蒋局面形成的关键人物。有研究者甚至认为,正是由于古应芬的早逝,让胡汉民失去了与西南实力派合作的桥梁,成为空头领袖,导致了“西南反蒋”阵营的涣散。

  但是古应芬留下的理论著述并不多,其中又以表彰孙中山等人为主,并不以之为自己的立身之据,颇具古时高士之风。故而仅仅数十年过去,他在历史中的印记已经变得模糊而淡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广东大元帅府纪念馆研究人员李兴国对古应芬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不久前由古应芬之子古滂提供的一批古应芬与当时的一批风云人物的往来书信,展现出广东先贤的一个简影。

  弃科举留洋日本的时代弄潮儿

  古应芬祖籍是广东梅县,生于广州番禺。祖父从军,但他的父亲并没有继续戎马生涯,选择在广州小北路开了一间“长生店”(棺材铺)。这里成了后来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胡汉民、朱执信、汪精卫等人儿时常去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听人谈古论今,未来的职业兴趣在幼年时已略见端倪。

  假如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没有向飞速变化的世界敞开大门,古应芬最可能的成长路径,应当是科举,然后步入仕途。他的确有这样的天赋: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强村按临广州测试经古(即经学和史学)时,他名列第一。之后他在府学读书,曾中过秀才。

  时代的弄潮儿总是在转变发生的初期便做出了重要而坚决的决定。古应芬就是如此。1904年,他放弃了举业,考取了官费留学生。第二年,清政府就废除了科举。

  古应芬的同行者有胡汉民、朱执信、汪兆铭、李文范、陈融等人,他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结业后又转入正式科学习,一直到1907年。“日本之行,改变了这批年轻人的命运,而他们又将对派遣他们的政府产生重大影响。”李兴国表示。

  当时涌入日本的青年才俊,是革命党人和保皇派的争夺对象。借由胡汉民堂弟胡毅生的关系,1905年6月底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古应芬与汪精卫、朱执信等幼时玩伴,一同出席了会议。一个月后,他就和胡毅生、朱执信同时宣誓入会,从此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

  在革命各个历史阶段都扮演重要角色

  李兴国指出,古应芬回国之后,到广东法政学堂工作。此时的中国,已是大革命的前夜,这批在日本已经宣誓投身革命的年轻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