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华彩的笔墨纸砚——中国古代书法演绎(3)

2009-04-11 16: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孙晓云女士示范了古人一再推崇的五指执笔法动作:毛笔在手中并不是僵死不动的,书写时,大拇指会根据书写线条的变化,来回拨动笔杆。随之,转动毛

孙晓云女士示范了古人一再推崇的五指执笔法动作:毛笔在手中并不是僵死不动的,书写时,大拇指会根据书写线条的变化,来回拨动笔杆。随之,转动毛笔的方式可以分散笔尖对简牍和纸张的压力,更容易控制笔画的粗细变化。同时,笔杆的来回转动,可以使毛笔的笔锋始终裹束在一起,不容易开叉,保证行笔的快速流畅。之后,转笔的技巧逐渐成熟,不同的书写者不断融入各自独特的审美意蕴,实用性的书写更多的倾向了艺术性的创作。

书法面貌到唐代晚期,迎来了一个变革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正是书桌的出现并进而带来的书写方式的改变。唐末宋初时,胡人使用的高脚书桌开始走入中原地区的寻常人家。古人凌空书写的姿势变成了垂直书桌的书写。这种姿势,在宋代之后的绘画中也多有反映,其中,清晰的描绘了宋代先人书写的场景,这种情形已经与今人相差无几了。

墨香中的书家风格

除了毛笔、纸张、桌子等书写工具外,古人对墨的讲究也越来越多,好的书法家都有自己喜欢用的墨,墨中以产于安徽徽州地区的徽墨最为著名。

根据水分的多少,墨色又分为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枯墨等,但是,墨色的变幻必须通过纸张来表达。宋代之后,造纸技术日趋发达,不同尺寸、不同质地、不同性能的纸张出现了,尤其到了清代,书法作品几乎已经是宣纸的天下。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州而得名,这种纸绵白细匀,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墨色在纸上生润有色,笔痕清晰,被人称颂为“发墨定笔”。浓淡不同的墨色在质地各异的宣纸上经过渗化,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狂放张扬的字体更适合使用沉郁浓烈的墨色,而清秀飘逸的书法则偏好清淡的墨色。笔、墨、纸、砚被称作文房四宝,它们甚至逐渐脱离了书法艺术,成为专门的艺术门类,直到现代,对宣纸和砚台的赏玩仍旧十分流行。

书法的全新演绎

宋代之后的书法家在传承古人笔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书法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他们充分张扬自己视觉的审美感受,在运笔时加强了手腕部的运动,先人惯常书写的小字约1厘米到2厘米见方,到他们笔下渐渐演变成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大字,而过去捧在案头赏玩的小尺幅作品,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渐渐被张挂于厅堂墙壁上的巨幅作品所取代。

这种尺寸上的转变,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作品外在形式的简单变革,它是一个时代的创作群体对书法审美的全新追求。

清代末年,古代书法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一些力求革新变法的书家,一变风气,以苍茫质朴为美,用柔软的毛笔模拟刀刻和青铜浇铸的古文字,开创了影响至今的碑学书法。

今天,中国古代的传统书法,已经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这种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起始于一根根变幻莫测的神秘线条,而在线条的背后,是这个古老的国度对这个线条构筑的世界深深的迷恋和无休止的追寻。

(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