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和大辽国对我们来说,都像是民间传说故事当中的“主角”。在杨家将镇守边关的故事里,在梁山泊好汉征伐辽国的传说中,辽国的形象遥远而模糊。而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契丹人萧峰(乔峰)曾在山崖高处扯开衣襟,露出胸前刺青狼头,同父亲萧远山仰天而啸,野性而狂放;转瞬之间他又成了大辽国南院大王乔峰,其野性与文明间的巨大反差,同样让人对大辽国产生神秘之感。而评书《杨家将》为人们展示的契丹民族似乎是一个只识畜牧和狩猎,喜欢侵扰中原王朝的不安分民族。
历史上契丹人所创建的辽王朝曾是当时名震中外的盛大王朝。草原上的都城辽上京亦久负盛名。但是在历史教科书的简单陈述背后,契丹对我们而言,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印象:遥远、神秘。除了一些传说故事:澶渊之盟以及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自称儿皇帝等等历史片段外,对它基本上一无所知。这个民族从哪儿来?怎么又神秘消失了?似乎很难让人说清。
日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 “契丹王朝展”展厅内,专事辽代史研究的原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李锡厚先生,用平静的叙述,给记者解开了关于契丹与辽国的一些谜团。
●契丹何以神秘而来又神秘而去
记者:契丹给人们这样一种神秘感:在历史长河当中,好像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契丹民族,建立了一个大辽国。而后经历了200年左右的风风雨雨,随着大辽国的灭亡,契丹人好像也立刻随之神秘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锡厚:确实可以说,最早没有契丹这个民族,它可能是鲜卑的一部分。按照《辽史》上的介绍,契丹的先祖应该是炎帝后裔,号鲜卑氏。后来被慕容燕所破,被一拆为三,就是宇文氏、库莫奚和契丹。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大概就从这里出现。
以后的契丹历史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文献上关于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开始于北魏时期,389年。这一时期,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契丹各部落已开始对外掳掠,并以马匹、皮毛与北魏交换物品。
唐朝初年, 契丹八部开始组成部落联盟。联盟长由大贺氏选出。此外,还有一些契丹部落受唐朝统辖,不在联盟之内。契丹大贺氏联盟曾反复背唐,附唐,或依附于突厥。
开成五年 (840), 回鹘国灭亡,唐朝也已处于衰落的时期,契丹由此得到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向外扩张,从邻近的奚族和北方的乌古、室韦等族以及汉人地区,掳掠居民,以充奴隶。902年, 贵族耶律阿保机攻掠唐朝的河东代北九郡,俘掠95000余人。在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国。神册三年(918),辽太祖在潢河以北建造了皇都。新建的皇都(后更名上京临潢府)成为契丹国家的统治中心。
正在与记者低声交谈的李先生,突然在一幅地图前停下了脚步。用手指着对记者说:这就是辽国的疆域图。从赤峰市北上,经过翁牛特旗和巴林右旗,即可到达巴林左旗林东镇,也就是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我曾经两次到过这里。1978年以后,日所见、夜所想几乎无不与这座千年古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