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丝的旅行(二)(2)

2009-09-28 15:37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一直渴望得到丝绸的欧洲人,总是试图使出一些计谋来获取蚕桑的机密,在大约公六世纪时,这个被中国人细心保守的机密终于传到了西方世界。是一个公

一直渴望得到丝绸的欧洲人,总是试图使出一些计谋来获取蚕桑的机密,在大约公六世纪时,这个被中国人细心保守的机密终于传到了西方世界。是一个公主把蚕种放在帽子里头传过去的,这最早见于《大唐西域记》,就说东国的公主因为嫁到于阗,它把蚕种藏在帽子里,所以于阗后来就有了桑蚕。

《大唐西域记》中的这段有关蚕桑的记载,被一幅在新疆发掘出的古代版画所证实,版画中央画着一位盛装的贵妇人,头上戴着帽子,左右各有一侍女,其中一位侍女指着贵妇人的帽子,据说这贵妇人就是将桑种、蚕子传向西方的东方公主。

此时此刻,丝绸不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机密,蚕桑和丝绸开始了走遍世界的旅行。

20世纪初,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探险考古学家,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并在这里挖掘出一些封存千年的各类珍贵文物,从那时开始,尼雅遗址便成为考古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

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再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的科考,李文瑛是当时挖掘活动的参与专家之一。当时在场的人都没料到,这一次挖掘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次考古,出土的各类文物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而这一个从尼雅出土的木棺,至今仍旧让李文瑛为之激动。

据考证,木棺内的墓主人是曾经西域显赫一时的精绝国国王,精绝国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虽然是个小国,却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上,史书中所描述的精绝国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从这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经济发达;然而大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这个国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记载,直到尼雅的考古发现,才让这个神秘的国度在历史长河中再次浮出水面。

这是在木棺内发现的一块丝绸护膊,方形的织锦上清晰的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从文字上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基本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无异,所有看到这块织锦的人都会将这段文字与现代的意思混为一谈,为什么在西域的织锦上会织着通顺的汉文字?这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五星出东方,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占星术中,金木水火土五颗星同时出现在东方,这是种吉祥的天相。

在同期的考古挖掘中,还有另一片织锦,它的色彩、图案和织造结构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完全相同,上面织有“讨南羌”的字样,两者缀合为一,便出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的完整句子。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是远在西域的尼雅古国征战南羌前的吉语祈愿,在同期出土的大量丝织品中很多都带有汉文字的吉祥用语,中原的丝绸向西一路传播的时候,带去丝绸的同时,还有当时汉朝的文字与文化。

与此同时,在尼雅出土的一些中原生产的丝绸上,考古学家还看到了不少西方的图案,孔雀、骆驼、大象这些动物都是当时中原不存在的,还有这对饮的洋人,大鼻子的洋人拿着高脚杯喝葡萄酒的形象也不是汉代的风格,为什么在尼雅出土的这些中原丝绸上会印着这么多异域风情的图案呢?

中原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要迎合西域少数民族或者中亚西亚少数民族的喜好,就表现了很多异域风情的图案。

从出土的大量丝绸来看,当时这一带的贸易十分繁华,据新疆的考古记载,著名的营盘、尼雅、楼兰古城都位于丝绸之路上,当时这些地方是大片的绿洲。

中原的丝绸与西域的毛织物,在尼雅一带开始贸易往来,而在两地传播的,并不仅是商品,还有丝绸工艺的交流,在西域一带所盛行的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平纹经锦织造工艺,而中原一带却又吸收了西域的传统织造技法,并且逐步演变成当今世界上的一门精巧工艺——苏州缂丝。

王金山,是当代著名的缂丝大师,他常年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事缂丝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丝绸界素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在明清时期缂丝是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极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

缂丝最早是来自西域民族的缂毛织法,中原的丝绸织造一般采用的是蚕丝类型的长纤维工艺,在丝绸经线上织花纹,通经通纬;而当时罗马和波斯工匠则沿用西方纺织羊毛或亚麻的工艺,运用“通经断纬”的织造。

在通经断纬的织造过程中,纬线在整块织物上并不是从右边一直走到左边,它只在中间需要显示颜色的时候,再将颜色丝线缂上去,相对于中原地区传统的通经通纬,通经断纬降低材料的浪费,于是中原的织造匠人直接将这种织法学习并传承了过来。

唐代开始,西域的缂毛技法被中原吸收与发展,演变为丝织工艺中独树一帜的缂丝。南宋之后,缂丝的生产重心随着当时政治经济中心的南迁转移到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江南的匠人们又将缂丝技术传承并且发扬到顶峰,渐渐形成今天举世闻名的苏州缂丝。

然而,苏州缂丝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今天日本盛极一时的丝绸工艺——西阵织正是源自缂丝。

西阵是地名,1508年左右,中国明代的商人和缂丝艺人来到西阵,教会了日本匠人用金线织锦和银线织锦,随后在日本逐渐形成了西阵织流派,专为京都的王公贵族做和服,所以西阵织一直以华丽和高贵闻名,在今天的日本,西阵织已经是丝绸艺术的代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