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探秘皇家祖庙——太庙的故事

2011-02-10 10:31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探索·发现
太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道光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道光不入太庙遗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衷呢?
公元1850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此时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哀伤阴霾的气氛里——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已经撒手人寰。弥留之际,道光皇帝却留下了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进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举国欢庆的元宵节变成国丧日。道光皇帝的这一遗嘱,堪称惊世骇俗。
 
太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道光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道光不入太庙遗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衷呢?
 
太庙坐落于长安街以北,天安门以东,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一处闹中取静的公园。500多年前,这里是比紫禁城还要神秘的地方,大部分时间太庙里只有乌鸦和几个守庙的小太监。
 
太庙以古柏著称,据说这里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是明成祖朱棣亲手栽种的。粗略算起来,也有近600年了。
 
百工植树皆死,而天子种树独活,难道真的是四方神圣不敢来阻挠么?
 
600年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景象,却被认为是一个天子的龙兴之地。朱棣原本是明朝开国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很小的时候被派来驻守北平。后来夺取侄子帝位之后,决定要把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往北平。公元1406年开始,朱棣就开始召集工匠,营建紫禁城。
 
皇帝的一纸诏书,使北京城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为了配合紫禁城的建设,于是有了大木厂、琉璃厂、石作厂、神木厂、台基厂等,今天的北京还保留着这些原始的地名。
 
天子的居所,自古以来有营建的标准。据《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于是在紫禁城的左前方,要修建一座规格很高的建筑,就是太庙。
 
太庙不仅看起来高度超过紫禁城的太和殿,甚至它的实际规格也要高出太和殿。
 
朱棣为了营建太庙,还砍伐了更多更为名贵的树木——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是中国独有的树种,生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亚热带地区湿谷、山洼及河床旁。由树梢到树根基本是一般粗细的,是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材。砍伐过后,等待雨季,借助山洪的力量把贵重的金丝楠木运出深山峡谷。
 
太庙的68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为金丝楠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千年不腐不蛀,不变形。以名贵的金丝楠木为主体,甚至超越了紫禁城太和殿的规格。
 
太庙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庙,尊先祖貌也。”庙,是一种特殊的房子,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皇帝祭祖的地方就成了太庙。
 
这里是最高祭祀礼仪的上演地。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礼制,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死后的牌位才有资格进入太庙,自从太庙建成一百多年来,这个惯例从未被打破,直到公元1521年一个叫朱厚熜的皇帝即位。
 
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燳病死。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按照祖训,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承袭皇位,为嘉靖皇帝。嘉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亲生父亲兴献王追加皇帝的谥号,将其牌位供于太庙。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