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吴佩孚得心应手的“通电”战(3)

2011-03-17 09:30
来源:凤凰网 作者:侯吉永
一场热热闹闹的通电战打到10月份,北洋政府颁下停战令,南北开始谋求和谈,冯国璋段祺瑞两败俱伤,双双退出了总统竞争。而吴佩孚则异军崛起,凭借


  一场热热闹闹的通电战打到10月份,北洋政府颁下停战令,南北开始谋求和谈,冯国璋段祺瑞两败俱伤,双双退出了总统竞争。而吴佩孚则异军崛起,凭借几封通电而转圜大局,为中外瞩目,同时也累积了极高的人气和雄厚的政治资本,开始成为中国政坛、军界、报刊新闻的轴心人物。


  吴佩孚领略到通电的威力,于是再接再厉,从此通电不断,越战越勇。1919年五四运动时,吴佩孚通电痛斥北洋政府镇压学生:“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如必以直言者为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要求释放爱国学生,促开国民大会。5月24日,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合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此后如再有勾串外人,仍请签字割地者,以卖国论”!8月,段记安福国会破坏南北和谈,吴佩孚通电指斥“安福系危国祸民,腥闻天下”,声明他要“为国除奸,义无反顾”。济南发生山东督军协助日本人殴打车夫、逮捕商民、枪杀爱国志士的“济南血案”,吴佩孚通电抨击北洋政府对鲁民“不惟不赐延见——请愿者露宿风餐,奈九重万里,不得申诉——而反横加摧残,暴戾恣睢,淫刑以逞”!


  几起事件一过,吴佩孚的名望更是风生水起扶摇直上。其以“外争主权,内除大奸”为主旋律的通电,因为顺应舆情而博得各大报纸一致好评。“当时报端,几无日不有吴氏之通电,且语语爱国,字字为民。故吴氏之大名,遂无人不知”,“赤诚爱国”、“大义昭然”之誉纷至沓来,吴氏还被奉为“革命将军”、“救时伟人”。民国以来,还没有哪个北洋将领能像他这样深孚民望呢。而且更令人称道的是,吴佩孚通电一出,其主张很快风行全国。这几起事件,又都因他的助推而朝着他呼吁的民意方向发展。这种情形经过报纸的鼓吹立马烘托出吴佩孚“政治明星”式的魅力与光芒。吴佩孚俨然成了这一时期名震全国的意见领袖。大总统徐世昌曾叮嘱手下人:一定要注意和考虑吴佩孚的态度。


  说吴佩孚的爱国通电不存在任何派系私图,也绝不可信。然而他一旦成为众望所归的“意见领袖”,再加运筹得当,也就有了呼风唤雨四两拨千斤的能量。舆论也是战场,通电也是枪炮。1920年直皖大战,直系能以吴佩孚一军的力量战胜段祺瑞的九万之众,应该说吴佩孚此前积累的名望和民心起了关键作用。不独如此,由于吴佩孚掌握了舆论利器,“自是北方每一政治问题发生,必为吴氏所左右,中间倒张敬尧,击败安福系,赶走王占元,击破奉军,乃至免冯玉祥,左驰右突,靡不如意”。


  写作之奇,杂文笔法


  北洋政要中动辄通电者不计其数,但引来喝彩的寥寥无几,吴佩孚却是其中的佼佼者。通电作为公文,常用骈俪体写就,吴佩孚却融以杂文笔法,或怒骂,或嬉笑,由是别创一格,新奇之至,为人竞相传诵。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