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历史上各朝代的“老师”

2023-09-09 09:59
来源: 华夏遗产网 作者:佚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官任教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便逐渐把“教”和“师”合起来,成为“教师”。
细说下来,教师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还真的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先看看原始社会的教师。


在原始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进行的。这个时候,父母长辈就是教师。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他们教育后代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传授劳动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的传统行为习惯。


而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专门职业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以后。我国的学校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古籍记载在尧、舜、禹的时候已有大学,名叫“成均”。这时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敬养,这些老人自然担负起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养老的场所逐渐变成了传授知识的学校。这时的教师就是这些老人,而且他们已经有了最初的级别,即“国老”与“庶老”。


再看看奴隶社会的教师


  到了西周,这时已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和“官守学业”的局面,就是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培养统治阶级的治国人才。这时的学校分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专门为京城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乡学是建在地方上为一般奴隶主和庶民子弟设立的。学校教师,国学由京城大官担任,乡学由地方官吏担任。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视学,同时举行隆重典礼,以表示统治者“尊教重道”之意。所以《尚书》中说:“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封建社会的教师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建立。上层建筑发生激变,政治上,王权衰落;意识形态上,礼崩乐坏。文化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标志就是官学衰落,私学兴起。王室、诸侯忙于战争,社会动乱,无暇顾及学校。


由于社会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秘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散失民间。破落奴隶主贵族及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较单纯、独立的社会职业,可以随处讲学。所以私人讲学之风盛行,诸子蜂起,私学遍及各地。教书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成一家之言”的方式,由此形成了我国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是全面拉开了序幕,教师职业又有了新的变化。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