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秦朝暴政背后:管理者缺乏自信 企图简单粗暴了

2011-04-29 13:4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刘黎平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秦帝国都是一个奇迹。正面,它留下了中国最长久最实用的管理遗产:郡县制。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但郡县制牢牢地树立在我们的管理制度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1年4月27日B06版,作者:刘黎平,原题:《秦朝亡于管理制度滞后》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秦帝国都是一个奇迹。正面,它留下了中国最长久最实用的管理遗产:郡县制。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但郡县制牢牢地树立在我们的管理制度里,丝毫不动。反面,它留下了中国最深远的管理悲剧:短短15年,它就被推进了历史的焚化炉,化成一缕并不光彩的黑烟,消逝。不像汉、唐这些王朝,会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留下“夕阳无限好”的惋惜和感叹。

  它以管理著称,以管理取胜,最后却因管理而失败。

  贾谊的《过秦论》对这种管理悲喜剧作了个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秦朝为什么没有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曾经的管理神话:打造过一个纯法制王国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西北,就有过一个比较理想的纯法制国家:秦。

  证据:来自一份考察报告,报告名称为《荀子 强国篇》。

  考察者:儒家人物荀子教授,考察时间不详,但可以定位在战国末期。

  考察过程描述:歌厅里没有靡靡之音,大街上没有奇装异服,老百姓很顺从管理层,而管理层“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进入首都,观察京官们朝九晚五干些啥:早上出家门去上班,下午出办公室回家,其间没有一个在网上炒股聊天的,也没有一个半路跑出去喝茶泡吧的,大家规规矩矩上班。“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办事效率如何呢?处理政事听取诉讼等活动,没有任何延滞拖沓的:“百事不留”,部门之间不踢皮球,监狱里没有收押超期的嫌犯。

  考察评语1:治之至也。也就是说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

  考察评语2:民有古风,官有公心。最重要的是“公心”,以公为心,就是以国家法令规章为心,不以私人利益为心。

  依法唱歌,依法穿衣,依法上班,依法办事,这是一个法制典范。

  一个强大的集团,必定是一个管理良好的集团。所以,靠着严格有效的管理,秦统一天下,从秦国变成秦朝。可谓以管理取胜。

  先进管理不被接受:六国人早就抗拒秦的制度

  不过,对于专家的话,老百姓不一定信。荀子将秦国的管理说得天花乱坠,六国的百姓却不太接受。看下面一个案例。

  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被秦军孤立,上党的老百姓纷纷往赵国跑,却不往秦国去。为什么?因为 “不乐为秦”。上党人就不乐意当秦国人。而且天下人都“不乐为秦之日久矣”,也就是说我不想当秦国人已经很久了。你管理好怎么啦?我六国人不稀罕。因为没有人情味,个个要考核,家家要牵连,这样没有人情味的国度,人生有什么乐趣呢?

  西北的百姓吃苦耐劳,杜甫说:“况复秦兵耐苦战”,那种整齐划一,严酷无情的管理比较奏效,但移到东方就未必。

  这个在统一前就暴露出来的管理的人性化、差异化问题,并没有引起秦国管理者的重视。

  从秦始皇到秦二世,一直实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楼堂馆所建设,边防建设,陵墓建设,将天下男子都视为苦力,将天下女子都视为农业生产主力。全天下2000万人口,有400万在修长城,修骊山陵,修阿房宫。或者从事战争。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