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秦朝暴政背后:管理者缺乏自信 企图简单粗暴了(2)

2011-04-29 13:4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刘黎平
我们试想一下,那些娇滴滴的中山地区女子,本来是娱乐界超女的不二人选,你却叫她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去插秧收割;齐国的男子喜欢耍耍剑,正经的时候


  我们试想一下,那些娇滴滴的中山地区女子,本来是娱乐界超女的不二人选,你却叫她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去插秧收割;齐国的男子喜欢耍耍剑,正经的时候做点盐生意,你却叫他挽起袖子去搬砖头修长城;再如刘邦哥,就喜欢喝喝酒,泡泡美眉,然后说点大话,你却叫他带着斗笠,穿着蓑衣去押送苦力。

  天下人不喜欢什么,你偏要天下人干什么;天下人喜欢什么,你偏不准天下人干什么?尽让人干不乐意的事。

  哪有这样的管理制度?

  最拙劣的管理方法就是让大家觉得不自在,不爽,严重违背人的天性,贾谊在《过秦论》里说“仁义不施”。

  什么是仁义?就是恰如其分的管理方法,就是具有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严格而不严酷,肃穆而不肃杀,过去处于攻的态势,你可以不仁义;现在处于守的管理地位,你不得不仁义。可该仁义了你不仁义,就是管理制度滞后。

  管理滞后造成很大的管理问题。

  管理滞后带来的后果:

  法制过分严苛导致司法腐败

  人人说秦施行暴政,暴政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是一种不自信的管理心态。管理者由于对自己的智慧没有信心,他们会采取一种粗暴的管理办法,这样会省去很多耐心细致而辛苦的工作。秦的管理者顾虑到管理范围扩大,人员更复杂,自己却没有耐心和智慧去打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制度,于是干脆一刀切,一律以严酷的态度来对待,正如樊哙所说:“杀人如不能举”,杀人生怕不能杀光。

  两次迟到改变秦朝

  过分严苛的法制并不能有效地管理,相反的,倒是方便了那些操作法制的官吏,掌握人民生死大权的他们,找到了徇私舞弊的机会。秦朝的法制终于走向腐败的一面。

  案例一:项羽的叔父项梁,曾经在栎阳县犯法入狱,但他通过熟人写信,让栎阳县司法官吏司马欣人为地及早结束案件,让自己没事出狱。项梁出狱,又杀人,也没被逮着,带着项羽逃到吴中。

  案例二:又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也曾经杀人,结果被张良想办法救出。

  从这两桩民间刑事案件来看,嫌疑犯和刑事犯罪分子可通过一封信摆脱司法程序,犯有杀人罪可以逃避惩罚,秦朝的司法也够烂的了。

  司法的腐败导致治安恶化,下面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

  公元前217年某夜,秦始皇带了四个武士微服私访,在兰池,他们碰到了民间武装,“逢盗兰池”。这帮势力居然让秦始皇“见窘”。一度陷入窘态,可见治安的状况有多么糟糕,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

  在严苛的法之下,项梁项伯这样的江洋大盗没事,遵纪守法的老百姓却遭殃。往前线服兵役,如果迟到就要处斩。这条管理措施明显不符合统一后的事实。钱穆认为,七国时期,各国地域狭小,限定服役人员短期内赶到边关是现实的,但统一后疆域扩大,再这么限时要求就不现实了。

  人对遵守不了的制度和达不到的要求是会反弹的。既然我赶不到,我干脆迟到好了;既然迟到要处死,那我干脆推翻这套管理体制好了。于是,两次著名的迟到事件改写了秦帝国的历史:陈胜吴广迟到,刘邦迟到。

  管理者心态变化:秦始皇或想改变方法 秦二世却跟不上了

  嬴政的政治理想到底是什么?他的心态有没有过变化?我们且从碑刻里找蛛丝马迹。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