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慈禧传说中的姘头巴恪思:本爱男色唯对太后动

2011-08-09 10:5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刘绍铭
慈禧六十九岁,巴恪思三十三岁。他跟她亲热时,发觉到她的乳房结实如少妇,皮肤散发着紫萝兰香味。纤细的身躯肌肉均匀,充满生命力。一向只近男色的巴恪思居然动了情:“我看

慈禧(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1年07月28日140期,作者:刘绍铭(作者系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原题:《刘绍铭:慈禧的姘头》

  英国“从男爵”(Baronet)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1944)为了方便在中国活动,自取汉名“巴恪思”。1939年巴恪思到了日人治下的北平,入住外国公使馆区内。他一袭及膝长袍、腮帮子满是长长白白的胡须。骤眼看去,像一位中国的老先生。巴恪思一口京片子说得非常地道。

  其实巴恪思早在1898年就到了北京。他在牛津念大学,可是没有修完学位。对外语有特殊天分,中文以外还通晓法文、德文、拉丁文、俄文、希腊文和日文。到北京后一年,他就在英国使馆服务,同时也给《泰晤士报》做些翻译工作。1903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成为英国驻外使馆的agent(特务?)。原来Sir Edmund除上述六种语言外,还通晓蒙古文和满洲文。

  1910年巴恪思和J.O.P Bland合著的《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慈禧太后治下的中国)出版,轰动一时。巴恪思声称他在八国联军焚城时捡获一本景善的日记,因此书中引述日记的数据有不少是“秘史”。后来他又跟别人合编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中英口语辞典。看来巴恪思的著作日渐受到行家的重视,不然资深汉学家Sir Walter Hillier不会推荐他出任伦敦大学King's College的中文系主任,但他因病未能成事。

  巴恪思的另类书写《Décadence Mandchoue》(《淫乱满洲》)手稿在图书馆搁了近四十年,最近才由Derek Sandhaus取得整理出版。书的副题是:《巴恪思爵士中国回忆录》(The China Memoirs of 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我们记得,巴恪思是在八国联军焚城前两年抵达北京的,因此他有机会目睹“联军”中的暴徒在光天化日下抢掠宫廷宝物的经过。巴恪思认为这种罪行是白种人的耻辱。他伙同一些满洲朋友抢救了相当于五十万两银子(Taels)的古董文物,其中一件是慈禧最心爱的玉石。巴恪思通过李莲英安排把这些宝物送回宫里。慈禧跟他见了面,“龙颜大悦”,巴恪思在华的second career由此展开。

  1943年,住在外国公使馆区的瑞士名誉驻北平领事Reinhard Hoeppli医生乘坐人力车外出,路遇那位长袍及膝的老先生。领事不认识他,没有打招呼,但给他拉车的满洲车夫却一眼就认出他是谁,告诉领事说“我们是面对伟人了”,因为谣传此君曾是西太后的情人。洋车夫的话说得客气了。在《淫乱满洲》的文本中,口没遮拦的老百姓有时直呼这位有“洋荣禄”之称的巴爵士为“那位×过老佛爷的洋鬼子”。

  巴恪思的故事神奇得直如天方夜谭。我们从小听来的“清宫秘史”,都肯定太监李莲英无恶不作。可巴恪思却跟他特别投缘,互相推心置腹,无所不谈。有一天退了朝,李莲英邀请巴恪思到他靠近Catholic Cathedral那家自己的“豪宅”坐一会。原来太监要给洋朋友看看自己“净身”后留下来泡在火酒里的阳具。

  巴恪思又说:“李莲英此时像一头发情的公羊,一边促我脱去衣服,一边向我展示他擦得香喷喷的身体,好让我慢慢地欣赏……(下删多少多少字)。”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