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调节人体阴阳均衡,太极拳治病又健身(2)

2009-04-10 17: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二、太极拳理论同中医基础理论的关系。 太极作为宇宙结构模式,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通规律,包含着极深厚的中国古代自然

  二、太极拳理论同中医基础理论的关系。
    太极作为宇宙结构模式,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通规律,包含着极深厚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常以太极图来作为其原理的图解和标志。如用太极图来表示中医理论的模型是最为恰当的。中医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气机变化的升降消息,生命活动的周期规律以及生理、病理、治疗的模型等等都可用太极图式表示出来。中医根据《内经》“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太极思维方法,将人体的生命状态分为未病态和已病态两类,而未病态和已病态又以神经感觉作为划分的标准,这样就由未病态、已病态和神经感觉三部分构成了人体广义病理学说的太极模型。所谓已病态就是“偏阴偏阳”的疾病状态,它明显具有痛苦感觉(症状)而偏离人有序化的状态。所谓未病态,就是符合“一阴一阳”的人体状态,即健康状态,没有明显痛苦感觉(症状)的人体相对平衡的状态,隐病虽潜状在人体里面,但它尚未破坏人体的平衡,尚未有痛苦(症状)的感觉,这类型也属于未病态的范围。
      中医书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了这两种人体生命状态;“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巳乱,治未乱。”人的一生往往是巳病和未病相互转化的一生。这就是人体的功能病理学说的思想,人体病理状态通过体象信息表现出来,它包括症状信息和体质状态两部分。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阴阳五行学说是这些体象信息的逻辑思维和分类的工具。
    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分析,中医学术体系是一个内外气息对立统一的人体太极模型,而在人体的复杂保健及疾病控制方面分析,传统中医则是通过治养结合的太极模型来指导医生临床实践的。所谓“治”就是对巳病态的结合施治,所谓“养”就是对未病态的摄养修练。中医自古以来就有治养结合的传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如治病的方药,针灸、推拿、导引、暗示心理疗法、食疗、音乐、唱歌、颂经等疗法。治未病有调神宁心、养生、运动、导引、摄养术,太极拳运动等项目,通过各种人体调理方法,适应天时变化,做到人体内部五行之气顺应大自然的变化,保障人体内外气的对立统一,协调中和。在治养身体的各项运动中,笔者首推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确实有很多治病健身的奥秘。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