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和谐思想与养生(2)

2009-04-24 12: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面对太过和不及的气候,扬长避短化害为利,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黄帝内经》讲:“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应者,同天地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面对太过和不及的气候,扬长避短化害为利,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黄帝内经》讲:“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这段话告诉人们,注意气候的变化,才会正确把握人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长久。

健康长寿,在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说以血肉为主的物质身体平衡了,阳气才会内守而不外泄,精神才会寓于身驱里面长治久安。世上的长寿老人无论有什么差别,共同的习惯包括了三方面:一是每天日冬前睡觉,惊蛰前起床(21点至凌晨5点);二是饮食清淡而不过量;三是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二)自然界阳气运动对人的影响

在天地之间最大的阳气是太阳,太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阳气的变化。

四季是阳气变化的一个轮回。四季有各自的主旋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是阳气涌动和生发,夏季是阳气的成长和壮大,秋季是阳气的收获和浓缩,冬季是阳气的贮藏和休养生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受到四季主旋律的影响。

1、四时季节转换,人体机制更新

树长一年一轮,人长一年一岁,树木有年轮,记录春夏秋冬的轮回。了解一年一岁的道理,有助于利用生、长、收、藏自然的力量,修复人体脏腑。在变化的四季中,把人体内部环境调平衡,人与天地间阳气变化相和谐,借天力还人力,可以长出健康的细胞,取代自然消亡的病态细胞。新机制更替旧机制。

2、违背一日四季和节气有损健康

一天也有春夏秋冬。一天的四季划分以9点和3点为准,凌晨3点为立春,叫日春;上午9点立夏,叫日夏;下午3点立秋,叫日秋;晚9点立冬,叫日冬。懂得一天四季的道理,可以把握一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的主旋律。

例如:傍晚不散步,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傍晚。秋冬主收藏,阳气收敛,人暴露在肃杀之气中不利于健康。又如:晚上不锻炼。晚9点是立冬,主藏,大汗淋漓、津液外出伤及阳气。伤了津肉酸,伤了液关节老化。

一天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天24个小时,相当于一年的24个节气。懂得一天24个节气的道理,对养生和调养可借天力还以人力。例如:凌晨5点是惊蛰,蛰为潜伏之虫,每年惊蛰时分,冬眠的虫子开始苏醒。每天凌晨5点惊蛰时分人体内部的筋脉及神经系统涌动,一些人会浑身酸痛,起床稍加活动酸痛即止。惊蛰不起阻碍筋脉气血流行,血瘀即酸。有些人节假日9点之后起床,没有经历日春,会伤害阳气的出生。日夏之后天地间阳气大放,而体内缺少阳气支持,血运行不利,变成偏酸物质。故假日晚起的人浑身酸懒无力,俗称“假日病”。正如《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

(责任编辑:诚明)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