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周易与中医(2)

2009-04-30 12: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周易》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内经》也说:“太虚寥廊,肇基化元,万物资生,五运终天,布云真灵,总统坤

《周易》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内经》也说:“太虚寥廊,肇基化元,万物资生,五运终天,布云真灵,总统坤元”。《周易》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易开物成务,昌天下之道,乾称父,坤称母”。《内经》也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易经》、《内经》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体用,同出一国计民生。当代某种名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则认为:《易经》与《典帝内经》是出自同一个时期的产物。张景岳说:“然则天下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理,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已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更进一步的说明医易相关的紧密关系。

《周易》的卦象中,首将人体配封,以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不仅如此,而且爻辞中直接使用医学术语来表达封的吉凶程度。例如:注血涟如,血去惕出、贞疾、恒不死,噬腊肉遇毒、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其疾、使遄有喜、臂无肤,其行次且,妇三刚不孕,妇孕不育,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易学的产生,医学在其中发挥了一的作用。并且渗透到易学的深层。易学在测病防病治病及养生方面也有着神气之功。

汉朝张仲景《伤寒娴病论》说:“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爻下,一阴爻上也。斯则冬夏二到,阴阳会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变易,人变病焉”。这是利用十二消息封来说明季节变化交替对于疾病的影响。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侯决病法。文中说:“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蜇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四月中,指辰。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戊。立科十月节,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大雪十一月节,指导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调解之也。“。这是以艮巽乾坤四封为位,以定节气物候之变,用业判断病症状况。清朝汪琥在《伤寒论辩证广注》中说:“总按上时节气候决病法,此仲景《伤寒论》一部纲颂,以故为例之首。……用药之道,不无省差。所以伤寒之伤,一名时气,知时知气,斯医之为道,可判然于胸中矣。”在运用易理进行《伤寒论》研究中,代不乏人,各具精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