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名医邓铁涛谈养生

2009-05-13 17: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邱仕君
养生,首先是养德。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其二是养神。其三是珍惜精气,节制色欲。其四是保护脾胃,饮食有节。其五是重视运动,勿使过度。

健康长寿是世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兹略举数论言之。

养生,首先是养德。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就强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百行固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要领其中之一就是提倡要把首先修养纳入健康的范畴。因为健康既涉及体能方面,又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

其二是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所以保养心神是养生之要义。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勿使太过,才能使全身的阴阳得以平衡,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中医强调七情内伤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气,节制色欲。《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历代医家也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肾气充足,精充则体健寿长,肾气亏虚,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倘不知爱惜,那么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闱,习武备”之故。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