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要战略前移:即从疾病为主导向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现代医疗的影响只占8%,而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因此,亟需树立起科学的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实践基础,使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掌握健康长寿的主动权。
两千年前的一个中医养生预防观点,历经千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今天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健康关注热点,这就是中医药的“治未病”思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内容的医学理论体系。养生的核心在预防,防止发生疾病、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旧病复发。从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上来看,养生预防的主要措施就在于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不断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治未病”成为新的健康时尚理念
健康是生命的重中之最
时代在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疾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在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这个定义表明,健康应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状态的良好。因此,南方李锦记提出的“健康人生”的理念也包涵三个要素,一是健康、家庭与事业三方面保持平衡;二是时间、财富与精神三方面感到富足;三是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保持和谐。三平衡、三富足与三和谐的人生观,是对传统养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实践养生“治未病”的指导。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中华中医药养生文化高峰论坛”,并指出“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谐”的健康人生观是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生活在快节奏、激烈竞争中的人们,养生观念逐渐被紧张的现代生活所淡化,环境污染、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侵蚀着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亚健康”、“慢性疲劳”、“过劳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养生固本,健康人生的理念让我们放慢了匆忙的脚步来审视自己,让我们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之余,将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仿如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让我们在由于繁忙、压力过大造成饮食不规律,营养失衡之时,培元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这些对于预防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快乐生活,自信人生是有助益的。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上医治未病”就是要有正确的健康理念,顺应自然规律,建立正确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并调整心神情绪与身体相适应,做到形神统一,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