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夏季饮食宜苦、辛、酸、咸,少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五味。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我们每天吃的食品都是由这几种味道组成的,设想一下,如果食物中什么味道都没有,那饮食本身就失去了乐趣,人就会没有食欲。当然五味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调味以增进人的食欲,中医论赋予了它更深远的意义。按照五行学说的理论,五味与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4、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
适量地摄取五味对人的身体是有益的,能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但五味摄取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致病。因为五味与五行、五脏相应,所以过食五味,就会对相应的脏腑造成损伤。
《黄帝内经》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即咸味食物吃多了,使血在血脉中运行凝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食物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物吃多了,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活动不利;甜味食物吃多了,会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在生活中都能亲身体会到,比如长期摄入太多盐容易引起高血压,但盐摄入不足也会使人疲乏无力,生白发。因此,在饮食中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才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 中国历代养生家都强调老年人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充分说明了老年人养生贵在顺应自然。《黄帝内经》集四时养生理论之大成,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重要观点,总结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四时养生规律,随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调养五脏。
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中医夏日养生,重在“精神调理”,即,以“心”养生。在夏季,要用“心”来“安神定志”,如此,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运行,老百姓也说:“心静自然凉”。
夏主心,而热、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使心、小肠、脾、胃的功能失职,故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可选用丰隆、三阴交、梁丘、足三里、百会、劳宫、合谷、天枢、膈俞、脾俞等穴进行按摩。另外,运动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适度运动、动静相宜,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合一,形神共养。锻炼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尽量避免在10时至15时紫外线最强的时候锻炼,活动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锻炼效果。
(责任编辑: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