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杏林文化是中医文化的标志(2)

2010-03-11 09:21
来源:中华中医网 作者:网络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医家,其中有卓越技术和高尚医德的也不在少数。董奉誉满天下的原因,与其他着名医家有共性,如医德高尚、技艺超群、惠及百姓广等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医家,其中有卓越技术和高尚医德的也不在少数。董奉誉满天下的原因,与其他着名医家有共性,如医德高尚、技艺超群、惠及百姓广等,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董奉的经历经过传说形成了一个优美诗意的画面,让文人产生了美好的遐想,“杏林”使人联想的是杏花璀璨,“虎溪”使人联想的是泉水淙淙,这些都成为吟诗作对时常用的典故。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中信手拈来这样的词句:

 

  李白的“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送二季之江东》)王维的“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杜甫的“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李端的“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云阳观寄袁稠》)翁方钢的“岩幽虎心善,远吹来杏林。但坐掏石泉,溪回鸣玉琴。”(《隘口》)民众的依赖、宗教的信仰,加上文人的推波助澜,促使了杏林文化的形成。当这一文化形成以后,董奉的事迹被升华了,提炼了,经过抽象后的杏林文化已经是一个符号,它洗刷掉了作为董奉个体的特殊性内容,而保留下来他作为一个优秀医者群体的共性特征。这时的杏林与被抽象的事物已经没有深刻的联系了。因此,关于董奉本身事迹的具体内容已经不是关键的问题,流传当中董奉的故事真实与否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反映的都是古代医家美好传说。在这个意义上,董奉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事迹,统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是无数古代医家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古代医家最优秀的品质。杏林文化被抽象出来以后,就不仅仅是某地、某种事迹的代表,而是成为整个中医的形象代表,是传统中医文化现象的标志。人们可以说董奉是某地人有某些事迹,但不可以把杏林文化局限于某地某人。

 

  杏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董奉是由真实的医生被塑造出来的神只,其信仰习俗由于历史悠久,流行地域广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杏林文化寄托着中国百姓对医生各种美德的希望,体现了民众祈福治病的心理,同时也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氛围。因此弘扬杏林文化并不局限于医学界,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责任编辑:天涯)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