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居 >

【羌族民居】历尽沧桑的羌族碉楼——东方金字塔

2009-04-22 11:2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而古羌碉是华夏文明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羌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马家窖文化和齐家文化。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而古羌碉的建筑技术则是华夏文明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羌碉被法国建筑学家称之为“世界建筑明珠”、“东方金字塔”。

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关于碉楼的产生,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汉羌两族在岷江河交汇,文化抵触发生战争,碉楼是战争的产物;其二认为,碉楼是羌人用来祭祀的建筑;另一种观点则说,羌人汉代还没有来到岷江河谷以前,那里的土著已有建碉楼的历史。“两千年以前,《后汉书.西南夷传》描述的冉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邛笼’,即今羌语,碉楼之意”。(《羌族史》)

在今羌族聚居区内遗存的大量碉楼中,作为一种极特殊的空间形态,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本土建筑中,以不可替代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昭示人类,展示着独特的空间创造和极不寻常的文化发展,其密度、广度、空间、营造、宗教性等亦是世界罕见的。因此,讨论碉楼必然超越建筑本身,只有这样,才能把其建筑侧面也说清楚。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