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主食以玉米,荞麦,大麦为主。制作食物的方法以煮,烧烤为主。
华坪、永胜一带的傈僳人喜食油茶和灰粑,即用玉米、荞面揉成面团,包上芭蕉叶或瓜叶烧烤,熟后取出拍净火灰佐以油茶食用,别具风味,称之为“火烧粑粑下油茶”。
傈僳族人待客热情,仪礼也十分特别,其中火烧肉块是最大的礼节之一。每逢贵客临门或遇家里屠宰肥畜,客人一到,很快割下最嫩、最纯的一大块肉端到客人到座的炎塘边,笑邀烧烤下酒。此外,苦荞粑粑蘸蜂蜜,也是傈家待客的又一盛礼。苦荞粑粑的香苦和蜂蜜的甘甜并致,堪称食谱一绝。其它著名菜肴还有清水煮乳猪,黄焖麂子肉,甜木瓜炒烏鸡丁,焖乳猪,排骨鲊,贡山焖鸡。
傈僳族的“簸箕饭”与“同心酒”:“喝同心酒、吃手抓饭”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手抓饭”又叫“簸箕饭”。一个圆圆的大簸箕内盛满雪白的大米饭,饭上堆着大块的烤乳猪,大片腊肉和圆溜溜的洋芋。一个簸箕类似于一张圆桌,五六个人一围拢就可开饭。蘸水摆好了,水酒斟上来了,一次丰盛的傈僳族宴席就要开始了。可奇怪的是不见送碗和筷子来,没享用过“土风”的外来客们,虽然早就对着那香喷喷的美食馋涎欲滴,盼着要大干一场了,可手中没“武器”,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发楞干等。直到主人来教,才明白要先用左手把米饭放进右手揉成团,再拿上一片喷香的肉一同送入嘴里。左手代筷,右手当碗,这就是手抓饭的规矩。那喷香诱人的味道、返朴归真的感觉好极了。
吃着手抓饭的时候,热情的傈僳族姑娘还会与每一位客人共饮一杯“同心酒”。傈僳语中,“同心酒”叫“伴朵”,也叫“虾偏打”。即两个人手捧一竹筒水酒,相互搂着肩,脸贴脸嘴挨嘴一起将酒饮尽。按风俗这种饮法除夫妻俩不能“伴朵”外,其余任何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伴朵”。顺秩序轮着来,一圈又一圈,谁也不能躲脱。谁若轮到不喝,姑娘们就举杯围着他唱歌,直到唱得他不好意思,喝下两杯酒,方肯罢休。“喝了‘同心酒’,走遍天涯海角都是情。”这句流行的傈僳族谚语极好的表达了傈僳人热情好客、情深义重的民族特点。
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也常采集香菌、木耳、蕨菜、石花菜等多种野生蔬菜食用。傈僳人喜制果醋,每年桃、梨果子成熟季节,采摘果子洗净,放入大土缸里,用无油渍的泉水浸泡。这种果醋夏天取出切开拌花椒食用,味美无比。存放了几年的果醋还是治痢疾的良药。
傈僳族好酒善饮,每至秋后,家家煮酒,寨寨飘香。有一种水酒,制作办法是把青稞、小麦、玉米等粮食炒黄,煮熟后拌上自制苦粬,在竹箩中发酵,装进陶罐,放入清冽山泉密封一天,用空心藤吸出饮用。水酒苦香醇正,性淡味浓,喝后既可提神解渴,又能增进食欲,是傈僳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有的地方至亲密友见面,爱饮“合杯酒”,即主客两人共捧一大碗酒,互相搂着脖子或肩膀,脸贴脸,同时共饮,表示两人同心之意。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