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中华饮食 >

【贵州】恋爱豆腐果:促成爱情的大众小吃

2009-07-14 15: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有名的风味小吃。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有名的风味小吃。它由切成长方形小块的白豆腐,经适量碱水发酵后,放在有眼铁片上烤制并填料而成的。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把张家店铺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

在贵阳街头,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烤制恋爱豆腐果的小摊子。架子上置一长方形的火盆,火盆里燃着谷糠的暗火,暗火上面盖一块留有很多细洞的铁皮,铁皮上涂一些油,然后把豆腐块放在铁皮上面慢慢地烤。滋滋的声音响起来了,那是一种可以把人的口水吊出来的声音;滋滋的声音中,瘪瘪的豆腐块像馒头一样发起来了,外表焦黄焦黄的,而这层焦黄的皮下面的豆腐却成了嫩豆腐脑。恋爱豆腐果这就烤好了,铲一块起来用铲刀在其侧面划一个深深的口子,灌上蘸水,用手捏着拎起来就可以吃了。嚯!烫,辣,嫩,香。一块,两块……吃下去了,呵呵,眼泪要流出来了,鼻涕快淌下来了,“还要,再来一块。”终于让人明白,豆腐果为什么要冠以“恋爱”这个词了。

这种豆腐果的蘸水很特别,需要辣椒粉、盐、醋、小葱、蒜泥、折耳根,这些东西一样也不能少。特别是折耳根,外地人可能是吃不来的。汪曾祺在《五味》中说:“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者耳根’,或名‘则耳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但吃豆腐果没折耳根的话,就不算恋爱豆腐果了。

恋爱豆腐果烤制方法有许多学问。制作时应将铁制烤床上抹油,且燃料是糠壳而忌用煤。煤火烤东西火力不均且带有煤焦味,用糠壳则避免了上述弊病又降低了成本。烤制时将铁制烤床上抹油,豆腐块放在铁烤床上不停翻动,以免烤糊,而翻动中须加小心,以不损坏豆腐果外表为佳,烤至皮色黄亮即可。用小铲翻动豆腐果,并不时在铁制的烤床上抹一点油,既是为防止豆腐果粘连,又能使其表面光滑,色泽黄亮。每当顾客光临时,商贩就用一块极薄的钢片或用小刀将烤得嗞嗞作响的豆腐果侧面剖开,填进辣椒、生姜、香葱、蒜泥、折耳根(鱼腥草)、麻油、酱油和醋等配制成的佐料,这时趁热吃下去,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不失为一种享受。而且其价廉物美、携带方便、节省时间,是风靡贵州的大众小吃。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