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燕赵文化】节日习俗——集市和庙会

2009-04-01 16: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河北民间,历来有“三乡五里赶大集”、“高搭戏台过庙会”的民谣。集市和庙会,早在夏、商时代,就逐渐形成了。集市和庙会,千百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河北民间,历来有“三乡五里赶大集”、“高搭戏台过庙会”的民谣。集市和庙会,早在夏、商时代,就逐渐形成了。集市和庙会,千百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集市,主要是买卖交易的时间和场所。在没有货币以前,是以物换物。有了钱币以后,就出现了买卖交易。各地的集市一般都是一天,有的地方逢双日是集,有的地方逢单日为集,还有大集、小集之分。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市镇,尤其是大、中城市里,又出现了早市、午市和夜市。早市和午市,人们往往买一些日用必需的物品,如食品、蔬菜、果品之类。夜市时间较长,有的还形成了夜市一条街。

在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城乡经济日趋繁荣的情况下,各地还形成了集贸市场,服装市、鞋帽市、家用电器市、风味小吃市、日用品市等应有尽有。

庙会和佛教的兴起有关。由于佛教的兴起,各地庙宇增多。于是有关求神拜佛之类的活动和集会增多。这时,游客和商贩也乘机前来;因为求神拜佛的需要,庙前还要搭台唱戏,这样又招来很多看戏的人。后来,庙会就变成求神、买卖、娱乐的综合性场地。现在的庙会,已抛弃了那些封建迷信的内容,主要是办成了物资交流大会。为了把庙会办得丰富多彩,民间的戏曲、杂技、歌舞、鼓乐也多在庙会上表演。在我省各地,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庙会,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等。“推车挑担儿,背筐提篮儿”赶集上庙的景象,已属于历史了。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