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初时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现畲汉通婚日趋增多。
姑娘小伙到了婚龄,男方父母找人择个“吉日”,由媒人送达姑娘家,姑娘父母再找信得过的“先生”复核审查,认为“日子”可行,就定下来,再由媒人正式送给女方,这时女方要宴请媒人,叫“请媒人”。喜日前一个月,女婿须亲自挑担女方办酒席时所需的糯米,女方回一个“拦腰”。
“吉日”的前一天,女方家请来六亲九眷,左邻右舍“吃喜酒”,非常热闹。酒宴一般摆两餐,中餐为女方宴请,叫“落脚酒”,晚餐是男方宴请,叫“请大酒”。若富裕人家要对歌两夜,则前一天为“落脚酒”,第二天作“请大酒”。
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媒人放三只双响鞭炮,报讯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在门内也放两只鞭炮,表示做好迎接。女方阿姨舅姆姑嫂拿着杉枝刺拦在门前,表示夜里要对歌。赤郎作出回应,并用右手把杉刺折下三枝向路边上抛,再折一支抛路下,递过一个红包(叫“接礼包”),姨姆姑嫂就拿掉杉枝刺给予放行。此时要放大量鞭炮。现在演示时,拦路时光对歌一段,不然罚酒三碗。
迎亲的另一个热闹场面是赤郎“借镬”与“杀鸡”。
晚餐是男方宴请女方客人,“借镬”是意为男方借女方炊具办酒席。据说过去是男方带厨师去的,叫“大赤郎”、大赤郎进行“借镬”仪式后,自己动手烧菜。“小赤郎”专门对歌。“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燃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姆端来盛有一块猪肉、二块豆腐、有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接过又向阿姨舅姆作个揖,再向灶神作了揖,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念“借镬”词。开场白是:郎儿(赤郎自称)掌(住)山头,多见柴林,少上书堂,口言来短,古礼难周全,念错要莫怪,阿姨舅母多多原谅。
接着是念借炊具的谜语山歌,女方厨房凡能藏起来的炊具,已被姑嫂们事先藏了,赤郎念到什么,就拿出什么。如果有遗漏未念到的,就不拿出来,也不告诉是什么东西,而要赤郎重新“借”全部的东西。
念完之后,大家认为“借”齐了,就开始杀鸡。现在表演时,还先进行抢鸡,杀鸡时,地上摆上碗,赤郎执刀杀鸡。如果有血滴到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故意碰撞一下,使鸡血滴到碗外,马上就有两个姑娘分别提着酒壶、端着碗,斟酒要赤郎喝,不喝就动手灌。有经验的赤郎是突然把鸡杀掉,滴了两滴血到碗里,马上把鸡头夹进翅膀提走。杀完鸡,菜刀放进米筛,再加上“厨师包”,端起向厨师作揖,厨师接过米筛,“借锅”完毕。
新娘到夫家大门,鞭炮迎接,新娘进中堂时,由一位父母双全的姑娘接过伞,新娘递过“接伞包”。新娘由赤娘带领到香案前经过,再到厨师灶前坐一会儿,等祖宗香案摆好祭礼,新娘到中堂站在右边,新郎站在左边,进行拜堂。拜堂完毕,夫妻双双入新房。
在畲村,如今还始存着古朴的畲嫁习俗,淳朴的畲族人民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的憧憬。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