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汉族节日】花朝节:百花生日是良辰,万紫千红披锦绣

2009-07-07 15: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中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风俗,各地不一。东北是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开封是举行民间的“扑蝶会”,优胜者可获大奖,《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在洛阳,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挑食野菜,品尝时鲜。商丘人更注重天象与丰收的关系,是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在苏州,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诞。在节庆中,一般都有酒食宴乐助兴。

传统的花朝节庆祝活动,首先是举办庄重的仪式祭祀花神,从君臣到平民百姓都要朝拜。其次,是举行赏红、扑蝶、踏青、种花等诸种活动。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二月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绘,粘花枝上,谓之赏红”。传说唐代女皇武则天,在严冬因睹梅花盛开,忽发奇想,敕令百花均要非时开放。花神承旨,果令百花均在腊月盛开。武则天大喜,令宫女给百花挂上五色彩缯,并悬金牌以示奖励。从这以后,每年到了花神生日,人们都要用五色绫罗悬挂在百花之上,这就是“赏红”习俗的由来。后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剪红绸条之类的丝条挂于花木上,为花祝寿,祝花木繁盛,人寿年丰。到了宋代,除了“赏红”之外,人们或三或五,结队出游,观赏异花奇草,追逐花间蝴蝶,将“赏花与踏青”相结合,在这春江水暖,桃李争芳的时节,亲友聚会、饮酒赋诗、踏青赏花,非常浪漫,也很有情趣。不少地方兴“赶花会”,花会上有花木销售,还有娱乐演出,人们在购买花卉之时,欣赏各种杂耍演出,其乐无穷。花朝节的当令小吃是“花糕”,武则天朝,每年花朝节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成糕,叫花糕,赏赐群臣。“花糕”和元宵、粽子、月饼、重阳糕等节日食品一样,是中国传统民俗节令小吃。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