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汉族祭祀】腊祭:中国古代的年终祭典

2009-07-08 11: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海洋之心
腊祭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现今的腊八节,祭灶节均由此而来。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上古时代岁时蜡(音读Zha)祭有关。古人认为丰收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

“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神鬼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岁终出祭”。由于宗教、风俗自身的保守性和历代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目的提倡,这种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的传统礼俗,一直保留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各个历史时期,沿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演化为“春节”的习俗。

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腊祭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现今的腊八节,祭灶节均由此而来。

先秦时期,我国有很多祭祀活动,如对祖先的祭祀,对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的祭祀,并且有春、夏、秋、冬不同的祭祀时间。其中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祭和腊祭。

腊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可见,这个祭祀所祀的是来年的收成,所以腊祭在宗庙中举行。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 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自周代以来,岁末的腊祭世代相沿,直至当代。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及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影视中,鲁四老爷家每在年底都要祝福,这祝福实际上就是腊祭,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在上海地区,不只乡村,城镇亦是,千门万户临近年三十时,老少毕集岁终祭祖,焚香燃烛,摆供美酒佳肴与过年节物,俗语“请老祖宗”。据传列祖列宗都到了,一年中只有年底这一次,应说是腊祭的传承吧。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