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基诺族丧葬】墓表搭竹屋,棺从火塘过

2009-07-21 12: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人死后,挖独木为棺,土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人死后,挖独木为棺,土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墓表搭一小竹屋,内置竹桌,供死者家属献祭之用。家属每天要到墓地的竹桌上去祭饭,有的甚至一日三次,持续一至三年。也有以守墓数月表示对死者的缅怀。

基诺族的葬礼大多是当病人生命垂危时即为之穿上寿衣,一断气即放声大哭,并把一些碎银放入死者口中,用银币盖其眼,用白布盖脸,把殉葬品放在死者身边。死者之子杀死一小鸡,烧去鸡毛,作为祭献牺牲,置一竹萝内,放于死者身边。

奔丧者来到后,把死者房间面对火塘的一面竹墙拆除。葬礼主持人称为“尤卡海”,一般由60岁以上的长者担任,哭泣着率众到山间,选好木砍倒,劈成两半,挖凿出可放置尸体及殉葬品的独木棺。

入殓时将死者置入棺内,手握鸡蛋,头边身边放有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和银币等,然后把棺木盖定,用竹蔑捆紧。

出殡时,棺材要从火塘上面越过,将棺木送至墓地后,众人挖墓坑,尤卡海左手持刀,右手拿带刺的黄刺果枝条边砍边抽打,挖好墓坑后把棺木和殉葬品下葬,墓表盖土,上搭一小竹屋,内置竹桌作祭台。送葬队伍返回死者的家时,一一在楼梯口洗手洗脚后进家就餐,家人在火塘边集体过夜。第二天晚上,请村社的祭司举行被称为“阿麦喝”的仪式,意为送走死者鬼魂,令其不再返回。

基诺族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公共墓地。这个墓地是固定的,并按宗姓划分墓区。不分等级,坟墓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死者的脚一定要正对着杰卓山那方,意为让死者爬起来就可往祖先住过的地方去。从墓地通往正路上的一段,基诺族从不刈草修路。说路好走死的人就会更多。有新死的人埋葬不下时,就得将从前埋下的棺木尸骨挖出丢掉,在原穴中埋入新的棺木尸体。外来人死后不能入葬原有宗姓墓区,只能埋在村寨公共墓地边缘。未成年者和凶死者不得入公共墓地,夫妻也不合葬。

在基诺族中,一般死了人,除老人外,均为当天埋葬。基诺山的各村寨办理丧事时也跳丧葬舞。目的均是帮死者与鬼打斗,好让死者顺利地去祖先所在的地方。盖土后在上面搭一草棚,象征死者的居室。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